专题2解三角形考点了解A掌握B灵活运用C正弦定理、余弦定理B解三角形B★★★通过研究近4年全国高考试卷,高考中解三角形试题主要以中档题出现,通过研究近几年全国高考试卷,题目设置上如果没有解答题,会有1--2个选填题;分值为10—12分。○○○○解三角形在高考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通过分析近几年的高考情况,考查特点如下表:考什么怎么考题型与难度1.正、余弦定理①考查利用正、余弦定理求边、角和面积;②考查利用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③考查利用正、余弦定理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题型:三种题型均可出现难度:基础题或中档题2.正、余弦定理与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的交汇问题主要考查正、余弦定理及三角函数的图象、性质与平面向量的综合应用题型:解答题难度:中档题解三角形作为高中数学的一个模块,与三角函数、向量都有天然的联系,同时在相关学科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高考中选填题以考查正余弦定理及面积公式的基本运用,为中低档题。解答题以三角形为载体,以正、余弦定理为工具,以三角恒等变换为手段来考查三角形问题.具体解题时,除了熟练使用正、余弦定理外,也要根据条件合理选用三角函数公式,达到化简问题的目的.解三角1形问题的实质是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复习中注意对正余弦定理及公式变形和运算能力的训练,同时让学生感悟解题中所蕴含的方程思想、函数思想、分类与转化的思想、建模能力。复习教学中提出以下建议;教学中应注意“四化”,知识理解“深化”、考试题型“类化”、通性通法“强化”、解题思维“优化”。高考复习内容四查:查考纲把握方向、查考题明辨重点、查课本回归基础、查学情对症下药。数学教学与高考复习要求四通:对学生点,心有灵犀一点通;让学生悟,融会贯通;让学生做,触类旁通;让学生考,无师自通。典例【2017课标II理17】ABC的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2sin8sin2BAC,(1)求cosB;(2)若6ac,ABC的面积为2,求b。【答案】(1)15cos17B;(2)2b。(2)由15cos17B得8sin17B,故ABC14=sin217SacBac△。又ABC=2S△,则172ac。由余弦定理及6ac得:2222cosbacacB221cosacacB171536214217。所以2b=2。【精准解读】解三角形问题是高考高频考点,命题大多放在解答题的第一题,主要利用正、余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同时也与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变形、向量、不等式等综合。解题时要灵活利用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进行“边转角”“角转边”,另外要注意22,,acacac三者的关系。因为题小巧,为考生的易等分点。1.【2015高考北京理12】在ABC△中,4a,5b,6c,则sin2sinAC.【答案】1【解析】222sin22sincos2sinsin2AAAabcaCCcbc2425361616256【精准解读】本题考查了三角恒等变换,正余定理解三角形。在解决三角形问题中,因为条件和问题中既有边又有角,容易和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联系起来处理。2.【2017课标3理17】△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sin3cos0AA,a=27,b=2.(1)求c;(2)设D为BC边上一点,且ADAC,求△ABD的面积.【答案】(1)4c;(2)3【解析】分析:(1)由题意首先求得23A,然后利用余弦定理列方程,边长取方程的正实数根可得4c;(2)利用题意首先求得△ABD面积与△ACD面积的比值,然后结合△ABC的面积可求得△ABD3的面积为3.【精准解读】本题考查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在解决三角形问题中,面积公式最常用,因为公式中既有边又有角,容易和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联系起来.正、余弦定理在应用时,应注意灵活性,已知两角和一边,该三角形是确定的,其解是唯一的;已知两边和一边的对角,该三角形具有不唯一性,通常根据三角函数值的有界性和大边对大角定理进行判断.3.【2017课标1理17】△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ABC的面积为23sinaA(1)求sinBsinC;(2)若6cosBcosC=1,a=3,求△ABC的周长.【解析】分析:(1)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建立等式21sin23sinaacBA,再利用正弦定理将边化成角,从而得出sinsinBC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