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谈“数学设想”张琴我们知道,只有合理的分析问题,才能正确地解决问题。而“设想”是数学上一种很独特的思维方式,是分析的关键,对于探索性问题更显重要。1.从图形“已知”设想例1如图1,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侧棱PA⊥底面ABCD,AB3,BC=1,PA=2,E为PD的中点。在侧面PAB内找一点N,使NE⊥面PAC,并求出N点到AB和AP的距离。(05年湖北高考试题20题(2))分析对N点的寻求,就需要考生大胆合理的设想,设想N点已在面PAB内作出,即EN⊥面PAC。设PN的延长线交AB于F,连结DF,由已知PA⊥面ABCD,知面PAC⊥面ABCD,只要DF⊥AC就有DF⊥面PAC,则只要EN//DF即可,又已知E为PD的中点,故只要N为PE中点,于是N点被确定。2.从条件出发设想(或猜想)例2如图2,已知平行六面体ABCDABCD1111的底面ABCD是菱形,且CCBCCDBCD1160。(1)证明:CCBD1;(2)假定CD=2,CC132,记面CBD1为,面CBD为,求二面角BD的平面角的余弦值;(3)当CDCC1的值为多少时,能使ACCBD11平面?请给出证明。分析(1)可通过BD⊥面AACC11证得。(2)所求余弦值为33(过程略)。(3)中比值CDCC1的寻求,是将结论与条件倒置,需探索条件,是开放型题目。由(1)知ACD1,要使ACCBD11面,应有CBCDAC111(或),结合CDCB11及平行六面体,特别是正方体的特点,猜想CCCD1,再将其作为已知条件就容易给出证明了。证明(3)由(1)知BDAACC平面11,因为ACAACC111面,所以BD⊥AC1。当CDCC11时,平行六面体的六个面是全等的菱形,同理可证CBAC11又所以平面BDBCBACCBD1113.从结论出发“设想问题已解”,它适用于要证明的问题,也适用于要寻求与探索的问题,靠着设想,引导思维到达“柳暗花明”的境界。例3已知抛物线ypx22(p>0)上两点A、B满足OAOB=0(O为原点),问是否存在点C(x,0),使得ACBC(为非零实数),若存在,求出C点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分析象这种探索性问题,设想是必不可少的。现假设符合条件的C点存在,因为点C在x轴上,所以只要直线AB的方程能写成过x轴上的定点的形式。解假设存在符合条件的点C,并设AypyBypy()()12122222,,,因为OAOB0所以ypypyy122212220所以yyp1224又kyyypyppyyAB12122212222直线AB的方程为yypyyxyp1121222()整理并将yyp1224代入上式化简可得ypyyxp2212()所以直线AB过定点C(2p,0)(经检验知,当直线AB的斜率不存在时也满足题意),即存在点C(2p,0)满足ACBC从以上问题可以看出,数学设想对于创造性思维是至关重要的,设想是否符合实际,是否可行,不是漫无目的,而是有章可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