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训练10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任何化学反应,均可以设计成原电池B.原电池是把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装置C.原电池的两极必须都是金属D.原电池都可以提供持续稳定的电流,应用十分广泛解析:原电池的基础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的正极可以用碳棒;原电池不能提供持续稳定的电流,因此应用受到限制。答案:B2.①②③④四种金属片两两相连浸入稀硫酸中都可组成原电池。①②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②流向①;①③相连时,③为正极;②④相连时,②上有气泡逸出;③④相连时,③的质量减少。据此判断这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①③②④B.①③④②C.③④②①D.③①②④解析:本题考查由原电池原理来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外电路电流从②流向①,则②为正极,金属活动性:①>②;①③相连,③为正极,金属活动性:①>③;②④相连,②上有气泡(H2)逸出,则②为正极,金属活动性:④>②,③④相连,③质量减少,则金属活动性:③>④,综上所述可知金属活动性顺序为①>③>④>②,B正确。答案:B3.LiSOCl2电池可用于心脏起搏器。电极材料分别为锂和碳,电解液是LiAlCl4SOCl2。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4Li+2SOCl24LiCl+S+SO2。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锂电极发生还原反应B.电子通过外电路从锂电极流向碳电极C.碳为电池的负极D.SO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解析:电池工作时,Li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是负极,发生的是氧化反应,A项错误;Li失去电子,为电池负极,C项错误;SOCl2是氧化剂,D项错误。答案:B4.下列叙述中能表明金属甲的活动性比金属乙的活动性强的是()。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甲失电子数比乙多B.同价态阳离子甲比乙氧化性强C.甲能跟盐酸反应放出H2而乙可与冷水反应产生H2D.甲、乙与H2SO4溶液形成原电池,乙上冒气泡解析:元素的金属性强弱取决于失电子的难易,而与失电子多少无关;阳离子氧化性越强,则其对应的金属的还原性越弱;C项中乙与冷水反应生成H2,说明乙比甲金属活动性强;而D项中乙上冒气泡,说明甲失电子,金属性比乙强。答案:D5.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下图所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C.两烧杯中溶液的酸性均减弱D.产生气泡的速率甲比乙慢解析:甲池中锌与铜用导线连接后浸入稀硫酸中,形成原电池;乙池中仅发生锌与硫酸的反应。所以甲池中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乙池不构成原电池。两池中c(H+)均减小;甲池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比乙快。答案:C6.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b,分别加入两支相同的试管中,然后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且均过量的稀硫酸,同时向a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则产生氢气的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用图像表示如下,其中正确的是()。解析:等质量的两份锌粉中,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且均过量的稀硫酸,同时向a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则a中发生的反应有:Zn+Cu2+Zn2++Cu,Zn+2H+Zn2++H2↑,由于置换出来的Cu与Zn在稀硫酸中构成原电池,所以,a中的反应速率比b中的反应速率大,即反应完成所需的时间短,但Cu2+消耗了少量的Zn,a中产生的H2比b中产生的H2少。b中只发生反应:Zn+2H+Zn2++H2↑。符合题述条件的图像是D。答案:D二、双项选择题7.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铜是负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B.铜片质量逐渐减少C.电子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D.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原电池知识。由图可知,Zn为原电池负极,失去电子被氧化,电子经导线流向正极铜电极。溶液中的氢离子在正极得到电子而被还原为H2。答案:CD8.将金属A和金属B分别放入稀硫酸中有氢气生成。若将金属A和金属B相连后投入稀硫酸中发现A被腐蚀,B未被腐蚀,关于A、B的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活动性A>BB.还原性B>AC.在后者装置中,金属A发生还原反应,金属B发生氧化反应D.在后者装置中,金属B的表面有明显气泡产生,金属A表面无明显现象答案:AD三、非选择题9.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一段时间后某极析出1.28g的固体。回答下列问题:(1)正极是(填“锌”或“银”),发生反应。(2)正极的电极反应为。(3)上述过程中共转移电子mol。(4)锌片的质量(填“增加”或“减少”)g。答案:(1)银还原(2)Cu2++2e-Cu(3)0.04(4)减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