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三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课后作业(十三)(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解析:选C。结合时间“20世纪30年代”及“孤儿”判断A项“重现繁荣”不符合题意;20世纪30年代前期,经济危机严重时,美国示威游行、罢工抗议活动不断,B项中的“淡定应对”不符合史实;结合“幻想型影片”分析,D项中的“现代主义艺术”不符合“幻想”的特点,故选C项。2.1933年罗斯福执政后宣布放弃金本位制,并下令美国中央银行扩大美元的发行量,美元发行量成倍甚至成几十倍猛增,此举产生的后果是()A.加剧了西方国家间的贸易冲突B.导致美国国际信用降低,出口低迷C.导致美国出现物价飞涨,市场混乱D.削弱了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的中心地位解析:选A。罗斯福新政放弃金本位,实行美元贬值,能起到刺激出口的作用,在当时世界性经济危机导致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形势下,美国的措施会加剧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冲突,故选A项。3.20世纪30年代,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是经济计划工作的杰作,尤其是它在所有制形式上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新型的国家所有制,使“国家具有经济基础属性和组织经济生活的职能”。这表明此类措施的深远意义在于()A.使国家开始具备经济管理职能B.促进了所有制结构的剧变C.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及观念的转型D.实现了就业与消费的增长解析:选C。国家一直都具备经济管理职能,并非“开始”,故A项错误;所有制结构依旧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并未发生剧变,故B项错误;据材料“尤其是它在所有制形式上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新型的国家所有制”可知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及观念的转型,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实现了就业与消费的增长”,故D项错误。4.1933—1944年,美国接纳了为数众多的知识难民,大约有22842到25535人之间,其中,在美国继续从事原来工作的大约有15000至17000人。但美国本土却约有5000名博士处于失业状态。这一现象最能说明()A.纳粹独裁统治导致欧洲知识难民涌入B.经济大危机波及美国的知识界C.罗斯福政府实行宽容的知识移民政策D.大学和科研机构对人才需求有限解析:选C。材料强调的是罗斯福政府的移民政策,而非欧洲知识难民涌入的原因,故A项错误;经济大危机对美国知识界的影响,不是材料主要说明的问题,故B项错误;罗斯福政府将美国本土的一些就业岗位让给知识难民,可见其宽容的知识移民政策,故C项正确;大学和科研机构对人才的需求,不是材料主要说明的问题,故D项错误。5.据统计,美国收入在一万美元以下的家庭在1982—1985年大约少得联邦津贴470美元,收入在一万至两万美元的损失360美元;而收入超过八万美元的家庭则只损失170美元。这是因为()A.社会福利发展明显不均B.增加了中小企业的税收C.缩小了福利国家的规模D.没有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解析:选C。材料无法体现社会福利发展明显不均,故A项错误;材料只阐明美国各收入段家庭获得联邦政府津贴减少幅度,与企业税收无关,故B项错误;受制于“滞胀”困境,里根总统大幅度削减国家福利开支,致使各收入段家庭获得联邦津贴不同程度受影响,故C项正确;里根政府的一系列举措使美国经济状况有所改善,故D项错误。6.1957年联邦德国政府颁布了《反对限制竞争法》,该法案第一条明确规定:“企业或企业协会为共同签订的协议和企业协会的协议,违反该规定者,均属违法行为,并处以1万至100万马克的罚款。”这说明此时的联邦德国()A.政府对经济进行适度干预B.限制市场主体的无序竞争C.经济领域出现了垄断现象D.奉行混合市场经济的政策解析:选A。材料中“违反该规定者,均属违法行为”体现了政府对经济进行适度干预,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政府反对限制竞争,故B项错误;经济领域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