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北校2016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二次大单元测试试题(含解析)第I卷(选择题共50分)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Al27S32Cl35.5Cu64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1--10每题2分,11-20每题3分,共50分)1.化学与科技、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以地沟油为原料加工制成的生物柴油成分与从石油分馏得到的柴油成分不同B.在食品袋中放入盛有硅胶和铁粉的透气小袋,可防止食物受潮、氧化变质C.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D.天然气、沼气和水煤气分别属于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二次能源【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以地沟油为原料加工制成的生物柴油的成分为油脂的混合物,从石油分馏得到的柴油成分为多种烃的混合物,成分不同,A正确;B、在食品袋中放入盛有硅胶和铁粉的透气小袋,硅胶能吸水,铁是较活泼的金属,具有还原性,能防止被氧化变质,B正确;C、绿色化学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以“原子经济性”为基本原则,实现“零排放”,不仅充分利用资源,而且不产生污染,C错误;D、天然气、沼气都是甲烷,分别属于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水煤气是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体,属于二次能源,D正确。答案选C。考点:化学与生活2.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设了PM2.5浓度限值和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限值等.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为2.5×10﹣6m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M2.5分散在空气中可形成胶体B.高空中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天然的保护屏障C.低空的臭氧是污染气体,会给人体造成伤害D.化石类燃料的燃烧、含硫矿石的冶炼等过程都是造成SO2污染的重要原因【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PM2.5粒子直径为2.5×10-6m,胶体的分散质的直径大小为10-9m~10-7m,所以PM2.5分散在空气中不能形成胶体,A错误;B、高空中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天然的保护屏障,B正确;C、臭氧会刺激人的呼吸道,造成咽喉肿痛、胸闷咳嗽、引发支气管炎,C正确;D、化石类燃料的燃烧、含硫矿石的冶炼等过程是造成SO2污染的重要原因,D正确。答案选A。考点:大气污染3.短周期元素X、Y、Z、W,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与Z同主族,并且原子序数之和为20。Y原子的质子数为Z原子的质子数的一半,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多2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与其气态氢化物发生化合反应B.原子半径Z>W>Y>X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WD.X的气态氢化物与足量W单质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物均为气体【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X与Z同主族,并且原子序数之和为20,则X是碳元素,Z是硅元素,Y原子的质子数为Z原子的质子数的一半,则Y是氮元素,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多2个,W是氯元素,A、N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硝酸可与其气态氢化物NH3发生化合反应,A正确;B、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则原子半径Si>Cl>C>N,B错误;C、非金属性Cl>Si,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Cl>SiH4,C错误;D、甲烷与足量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物是气体和液体的混合物,D错误。答案选A。考点:元素周期表4.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足量的溴化亚铁和少量的氯气反应:2Fe2++Cl2═2Fe3++2Cl﹣B.向KI与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通入氧气:4H++O2+4I﹣═2I2+2H2OC.少量SO2通入Ca(ClO)2溶液中:SO2+H2O+Ca2++2ClO﹣═CaSO3↓+2HClOD.碳酸氢镁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Mg2++2HCO3﹣+2Ca2++4OH﹣═Mg(OH)2↓+2CaCO3↓+2H2O【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还原性Fe2+>Br-,氯气不足时,先氧化Fe2+,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A正确;B、向KI与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通入氧气离子方程式为4H++O2+4I﹣═2I2+2H2O,B正确;C、少量SO2通入Ca(ClO)2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为SO2+H2O+Ca2++ClO-=CaSO4↓+2H++Cl-,C错误;D、碳酸氢镁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的离子方程式为Mg2++2HCO3﹣+2Ca2++4OH﹣═Mg(OH)2↓+2CaCO3↓+2H2O,D正确。答案选C。考点:离子方程式5.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