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第25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和汉代儒学练习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VIP免费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第25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和汉代儒学练习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1/9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第25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和汉代儒学练习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2/9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第25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和汉代儒学练习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3/9
第25讲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和汉代儒学A组基础过关题组一、选择题1.(2019江苏南京摸底)战国时期,针对当时的社会动荡,某学派提出:“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然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曰: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此天下之害也。”该思想属于()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答案B反对“大国之攻小国”“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也就是主张“非攻”“兼爱”,这是墨家的主张,B项正确。儒家的仁爱是有差别的爱,不同于无差别的“兼爱”,A项错误;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与“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有为思想不符,C项错误;法家支持“大国之攻小国”的兼并战争,D项错误。2.(2019江苏南通调研)孟子主张“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后来又直接提出了“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的观点。孟子的这些观点()A.阐释了“仁政”思想的基本内容B.使儒学成为秦汉时期治国的指导思想C.强调不分亲疏贵贱的儒家仁义观D.有利于统治者利用仁义观念巩固统治答案D据材料中“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子主张父子君臣的秩序和仁义观念,代表了封建统治者的利益,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故D项正确。“仁政”主要是指宽厚待民,施以恩惠,民贵君轻是其“仁政”学说的核心,材料并未涉及,故A项错误;秦朝时“焚书坑儒”,儒学没有成为指导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父子君臣的等级秩序,故C项错误。3.(2018江苏无锡期末)下面的漫画是《“孔子”照“镜子”》,四只镜子分别是全球化、权利、自由和资本主义。下列分析最符合漫画主旨的是()A.儒学压制人性,违背人文精神的时代潮流B.儒学是小农经济的产物,不符合全球化潮流C.儒学价值观与现代的价值观可以相容相通D.儒学主张“有序”,可用来促进世界的和平答案C孔子在全球化、权利、自由和资本主义这四个镜子面前分别显示出不同的影像,也就是说,孔子的思想在全球化、权利、自由和资本主义方面都有投射,表明儒学价值观与现代的价值观可以相容相通,C项正确。漫画反映的是儒学与权利、自由的共同点,而非儒学的弊端,A项错误;漫画反映的是儒学与全球化的共同点,而非儒学的落后性,B项错误;儒学主张“有序”,有利于维护国际秩序的稳定,但“促进世界的和平”并不是最符合漫画主旨的,D项错误。4.(2017江苏南京、盐城二模)董仲舒认为人性中阴阳二气化合出的“仁”和“欲”皆是为了“生”。“生”并没有善恶之别,只是当“欲”过分泛滥以至于妨害了“仁”,这才称其为恶。但是程朱理学认为阴阳二气的组合不一,导致人性的差别。这种差别使得阳气即“本心”常被阴气即“人欲”遮蔽,进而把“人欲”归结为恶。由此可知()A.董仲舒借鉴了道教的阴阳五行说B.程朱理学否定了董仲舒的人性观C.二者皆认为人性与阴阳二气有关D.二者皆认为三纲五常为万物本原答案C道教出现于东汉末年,而董仲舒是西汉儒学家,A项错误;“董仲舒认为人性中阴阳二气化合出的‘仁’和‘欲’皆是为了‘生’”“程朱理学认为阴阳二气的组合不一,导致人性的差别”表明二者皆认为人性与阴阳二气有关,B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三纲五常”,D项错误。5.(2017江苏宿迁期末)董仲舒说:“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为政而任刑,不顺于天,故先王莫之肯为也。”这表明其主要的治国思想是()A.以德治国B.天人合一C.严刑峻法D.效法先王答案A“任德教而不任刑”表明董仲舒崇尚以德治国,故C项错误,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天人合一”“效法先王”,故B、D两项错误。6.(2018江苏常州模拟)董仲舒新儒学认为“受命于君,天意之所予也”,但也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对其内涵理解最准确的是()A.主张“君权神授”,迷信思想没有价值B.彻底和先秦儒学决裂,抛弃“为政以德”C.强化君主专制的同时,主张人君“行仁政,顺天道”D.主张“顺应天命”,实行“无为而治”答案C材料中“受命于君,天意之所予也”,体现了董仲舒的君权神授思想,这一主张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故排除A;“屈君而伸天”其意在通过上天的意志和权力制约君主的权力,体现了董仲舒要求君主要施行仁政,以民为本,并非抛弃“为政以德”,排除B。C符合题意。董仲舒是汉...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第25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和汉代儒学练习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