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第三单元第一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学要求】1.概述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下列实践活动:过渡时期总路线.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十年“文革”等。2.总结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3.认同实事求是,关注国情。【史论共享】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经验教训: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共八大提出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方针和设想,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它集中体现了中共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20世纪70年代,正是国际局势趋向缓和.许多国家经济起飞或开始持续发展的时期,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不仅没能缩小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反而拉大了差距,从而失去了一次宝贵的发展机遇。“文化大革命”从反面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极其沉痛的教训。【知识梳理】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背景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的长期掠夺和的肆意搜刮,加上多年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2.措施(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到年,完成了国民经济的工作,为开展创造了条件。(2)1953年,国家第一个开始实行,优先发展,为社会主义奠定了初步基础.(3)1953—1956期间,国家对、、进行改造,将生产资料变为,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二、探索和失误1.1956年,中共召开,指出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和的矛盾,和的矛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变为。2.在八大二次会议后,全国掀起高潮,片面要求、,在该运动进入高潮时,中央政治局又通过在农村建立的决议,违背了经济发展的,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3.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中的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方针,到1965年,国民经济基本完成。三、国民经济的劫难1.1966年,爆发,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2.1971年,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局面。【课后练习】1.在下列表述中,符合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精神的是()A.优先发展重工业,奠定工业化的初步基础B.把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轻工业放在首位C.重点抓好农业,迅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D.以工商业为主,加快手工业的合作化进程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工业项目集中建设在()A.华北地区B.西北地区C.东北地区D.东南地区3.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中共八大的召开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4.中共八大提出的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A.集中力量恢复国民经济B.继续同资产阶级进行经济斗争C.集中力量把我国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D.反对党内的修正主义5.《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和小麦亩产“12万斤”“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这种现象发生于()A.1956年B.1957年C.1958年D.1959年6.造成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多种因素中,主要是()A.空前严重的自然灾害B.帝国主义的封锁C.中苏关系的破裂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7.邓小平多次谈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犯过“左”的或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A.三大改造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文化大革命”8.1956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担任某厂的副厂长。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以下四种意见,唯一正确的是()A.他是资本家,怎么可以担任我们的副厂长B.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一起把他拉下马C.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他说的话我们不听D.他懂业务,他说得对,我们还是要听的9.中共“八大”确定了坚持什么样的经济建设方针()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B.经济建设“大跃进”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D.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10.张艺谋的电影中最具有历史震撼力的是《活着》。电影中有一个场景:小孩找出父亲的铁皮包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铁。这个场景应该是在20世纪:()A.二十年代末B.三四十年代C.五十年代D.七十年代答案:1.A2.C3.B4.C5.C6.D7.D8.D9.D1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