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卷)2016年高考历史冲刺卷02(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时期的学校实行“六艺”教育,所谓六艺是礼(礼仪规范)、乐(举行各种仪式时的音乐舞蹈)、射(射箭)、御(驾车)、书(书写)、数(计算),其中礼、乐是核心,而教师则由政府中的礼官和乐官及军队中的高级军官担任。关于上述西周时期的教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标B.具有学在民间的特点C.体现出鲜明的等级色彩D.教学内容以儒学为核心【答案】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等级制度2.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赡(人名)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清代施闰章《蠖斋杂记》记叙:“(宋)有舒翁工为玩具,翁之女尤善,号曰舒娇,其炉瓷诸色,几与哥窑等价。…相传陶工作器入窑,变成玉。工惧事闻于上,封穴逃之饶。”上述两则记述反映的共同问题是两宋时期民间手工业A.受官府压制,发展艰难B.开始超越官营手工业C.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D.主要生产日常生活用品【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宋)有舒翁工为玩具,翁之女尤善...相传陶工作器入窑,变成玉。工惧事闻于上,封穴逃之饶。”说明两宋时期民间手工业的技艺不传外、不传女,其的传承相对的封闭,故C项正确;A中信息没体现;开始超越官营手工业是在明朝,故B错误;日常生活用品不是官营手工业产品,故D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经济·古代手工业·北宋官营手工业3.清代的戴震指出:“凡事为皆有于欲,无欲则无为矣。有欲而后有为,有为而归于至当不可易之谓理。无欲无为,又焉有理?”这里戴震抨击了()A.道家的无为而治B.程朱理学的理欲观C.王守仁的知行合一D.佛教徒的禁欲主义【答案】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的理欲观4.宋代开封流行的说唱作品《西厢记诸宫调》歌颂莺莺与张生冲破礼教,追求爱情;《刘知远诸宫调》描写书生刘知远从贫寒到显达过程中对待三娘的“负心婚变”。这说明当时A.城市商业高度繁荣B.文化生活丰富多样C.程朱理学引起民众普遍反对D.说唱艺术迎合市民阶层趣味【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说唱作品《西厢记诸宫调》歌颂莺莺与张生冲破礼教,追求爱情;《刘知远诸宫调》描写书生刘知远从贫寒到显达过程中对待三娘的“负心婚变”。这反映当时市民阶层对世俗生活的追求,故选D。A和题意无关,B材料中没有体现,C不符合所学。考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中国古代文学的时代特色·宋代文学5.有学者认为,战国至西汉初农民的桑麻纺织业、家畜饲养和园艺种植等多种经营的收入,可占农家生产总收入的40%以上。这种观点A.推翻了对古代抑商政策的固有认识B.否定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C.深化了对古代中国自然经济的理解D.肯定了战国至汉初私营纺织业的发达【答案】C考点:古代中国经济·古代农业·自然经济的特点6.20世纪初中国某地县志记载:“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由此可知当时的中国A.农村地区仍固守小农经济模式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C.近代经济对传统经济影响有限D.西方经济侵略尚未深入到内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近代中国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沿海地区的小农经济逐渐瓦解,A项中“农村”过于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