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妻书又名绝笔书被誉为天下第一情书与妻书又名绝笔书被誉为天下第一情书华美实验学校李洁容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吗?匈牙利诗人裴多菲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林觉民烈士对妻子深挚的爱•2、理解林觉民在对爱妻子,爱国家的两难选择中作出抉择的情感历程背景介绍:甲午战争以后,各帝国主义国甲午战争以后,各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已面临着亡国灭种的现实威胁。为挽已面临着亡国灭种的现实威胁。为挽救民族危亡,以孙中山先生为杰出代救民族危亡,以孙中山先生为杰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舞台。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舞台。19051905年年88月,中国有史以来第月,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在同盟会的领导下,资产阶级革命党在同盟会的领导下,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以推翻腐朽的清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以推翻腐朽的清朝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朝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武装起义,目的的武装起义,19111911年年44月爆发的月爆发的黄花岗起义就是其中的一次。黄花岗起义就是其中的一次。林觉民像字意洞,号抖飞近代民主革命者(1886-1911)国内求学——接受新思想(“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日本留学——参加同盟会(“中国危殆至此,男儿死就死了,何必效新亭对泣,凡是有血气的男子,怎么能坐视第二次亡国的惨状呢?”)24岁——参加广州起义25岁——黄花岗之役七十二烈士之一(“革命前仆后继,决无退却之说!不可失信于海外侨胞和国内同胞。”)(“只有革除暴政,建立共和,才能使国家富强,则吾死瞑目矣!”)有人以保存国家元气劝两广总督张鸣岐对林觉民刀下留情,张鸣岐说:“此人面貌如玉,心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也称得上奇男子……这样的人才留给革命党,为虎添翼,这还了得!”临刑前谈笑自若,引颈就义,年仅25岁。本文作者林觉民是黄花冈有名的七十二烈士之一,这封信就是林觉民在起义前三天(4月24日即农历3月26日夜四更)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基础知识归纳生字词注释不能竟书而欲搁笔:放下。称心快意:符合。必不能禁失我之悲:经受。使之肖我:相像,类似一恸:极悲哀。通假宇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吾灵尚依依旁汝也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chèngòujīnxiàobàngniàngē彀,通“够”。旁,通“傍”。念,通“廿”,二十。tòng(自读课文)一思考:这是林觉民写给妻子的一封信,信里写了哪些内容?并思考: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写信的目的;对妻子的爱;对国家的爱;之所以“勇于就死”的原因•“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1、作者如何表达对于妻子的深情的?为什么要大篇幅回忆以往的生活,还写得这么详细?2、文章字字含情,最感人的一处在哪里?二、文本质疑:回忆生死之论回忆新婚燕尔两情缱绻回忆远行欲告又止的情景三忆——深深的眷恋诀别的痛苦——生不能相守死也要相依愿相守而死愿“真有”鬼愿“心电感应有道”“是实”吾至爱汝缠绵细腻的爱情三愿2、文章字字含情,你觉得最感人的一处在哪里?三、讨论探究:“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既然如此深爱妻子,又为何要诀别妻子“勇于就死”?遍地腥云,满街狼犬夫妻生离死别时时处处可以死即使不死破镜也难重圆“先汝而死,不顾汝”“率性就死而不顾汝”不能眼睁睁看对方死生离痛于死别,无法忍受天下人生离死别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我辈者,能忍之乎?卒不忍独善其身。吾充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配音)为推翻清王朝腐朽的统治,公元1911年4月27日,革命志士炮轰两广总督府,遭遇清军围攻,死伤惨重,其中一位年仅24岁的青年林觉民,留下了一封荡气回肠的《与妻书》,文如黄钟大吕,情如杜鹃啼血,感动天下。A: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B:觉民,天色晚了,你还没回来,我的爱人,你在哪?依新睡了,梦里轻声唤着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