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当人民忍饥受饿,失业现象日益猖獗的时候,凡是隐藏一普特余粮的人,凡是使国家损失一普特燃料的人,都是穷凶极恶的罪犯……”,这是列宁写给彼得格勒工人的信中对于某一政策的描述。以下符合这一政策的是()。A.它是暂时的,只是为了应付战争B.它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C.它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迅速恢复D.它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得到苏俄人民热烈拥护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该政策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它的实施最初是战时的需要,战争胜利后苏俄领导人希望由此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遭到农民强烈反对,它也因此被新经济政策所取代。综合上述状况,可以得出结论。答案B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所以失败可以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来概括。这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严重损害了人民的经济利益B.严重脱离了苏俄的国情C.有利于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D.很好地保护了人民的利益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由“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损害了人民的经济利益,失去人民的特别是农民的支持。故选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殊时期特殊的政策,排除B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沙皇统治已经推翻,排除C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利益,排除D项。答案A3.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这里的“改良主义”是指()。A.利用市场关系和资本主义B.建立巩固的工农政策C.修改、调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成分解析本题从新经济政策特点来思考。新经济政策特点是利用商品和市场货币关系来发展壮大社会主义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答案A4.20世纪20年代,美国大资本家亨利·福特到俄国开办企业,成了在苏俄经销福特汽车和拖拉机的唯一代理人。福特一开先例,美国其他的公司也一拥而上。这些外资企业的创办受益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的建立D.赫鲁晓夫改革解析从1921年起,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在确保无产阶级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条件下,实行租借制和租让制,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苏维埃国家无力经营的企业。福特和美国其他公司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俄国开办工厂的。答案B5.“我们国家(苏联)的经济结构相当沉重,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5%,而日用消费品占25%”。材料主要反眏了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是()。A.以工业化为主导B.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C.农业经济基础薄弱D.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解析从两个数字对比来看,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而轻工业发展缓慢。答案B6.在斯大林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这表明斯大林模式()。A.实行指导性的计划管理B.完全排斥市场调节C.优先发展重工业D.导致生活物资短缺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苏联实行指令性的计划管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故B项正确。苏联实行的是“指令性”计划不是“指导性”计划,故A项错误,C、D两项材料不能体现。答案BB组(能力题)7.苏联漫画家摩尔的作品《救命》,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初,一位农民的骷髅化,其背后的“麦穗”已经干瘪萎缩。这幅漫画意在表明()。A.新经济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人民热烈欢呼B.战时共产主义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C.农业集体化损害农民利益,遭到人民反对D.人们对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不满解析根据所反映的时代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再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应该是对当时的经济造成巨大危害,危害了农民的利益,所以应该选择B。答案B8.列宁主张“要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这一观点在苏俄(联)的建设实践中表现为()。A.实行余粮收集制B.征收粮食税C.实现国家工业化D.向资本家租让部分厂矿企业解析实际上是考查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关键信息就是:“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