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2010-2011学年下学期四校联考高一期中考试试题(历史)第Ⅰ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的要求。)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非常重视祭祀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2.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A.播种方式的变革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D.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3、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A.农民生活艰辛B.土地兼并严重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4、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C.政府采取不抑制兼并的政策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5、由东汉太守杜诗创造,实现了供风形式的革命性变化,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这种装置当时主要应用于()A.灌溉B.制瓷C.冶铁D.纺织6、某收藏家收藏的瓷器有邢窑白瓷长颈瓶、青花釉里红婴戏碗、粉彩开光花尊等真品。该收藏家生活的朝代应不早于()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7、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某种手工制品代表该时期手工业的最高水平,下列各组分类正确的是()A.商周——铁器、唐宋——陶器、明清——瓷器B.商周——青铜器、唐宋——陶器、明清——瓷器C.商周——铁器、唐宋——瓷器、明清——丝织品D.商周——青铜器、唐宋——瓷器、明清——丝织品8、“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在这场“商业革命”中()A.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B.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宜城一中襄州一中枣阳一中曾都一中C.形成区域性大商帮D.广泛使用金属货币白银9、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说明()A.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B.启蒙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C.商人地位提高,传统社会结构解体D.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10、我国古代封建王朝进行对外贸易时,普遍表现为政治动机大于经济动机。造成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本身物产丰富B.统治者好大喜功C.封建经济的独立性D.交通条件的限制11、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若从洋务运动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C.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12、史书记载:1872年侨商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以上材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A.属于近代意义的民族工业B.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C.实质是外国资本在华创办的企业D.没有跳出中国传统生产方式13、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这主要是因为()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洋务运动的推动C.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D.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14、据《中国近代经济研究》统计,1912~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在各省分布比例如下:直隶(含天津)江苏(含上海)浙江广东山东福建湖北奉天其余省份58%19.82%5.37%4.22%3.96%2.56%2.43%2.43%1.02%该组统计数据所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当时的中国()A.民族工业已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束缚而快速发展B.民族工业在地区分布上严重不平衡C.封建自然经济仍占据着绝对优势地位D.民族工业的发展只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15、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