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本讲主要内容】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知识掌握】【知识点精析】学习了物质的量的概念之后,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就扩大了。它不仅表示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还可以表示出反应物和生成物间物质的量比,微粒个数比和气体体积比。例如:系数:132分子个数比:1:3:2物质的量比:1:3:2体积比:1:3:2质量比:28:6:34根据方程式反映的这些量的关系,可以进行多种计算,但列比例式时一定要注意:上下单位要一致,左右可以不相同。例如:8.7g与足量浓反应可生成标况下多少升?解:设生成标况下体积为x=1.计算的基本步骤(1)写出化学方程式。(2)写出已知、未知量。(3)列出比例式求解x。(4)写出答案。2.弄清应注意的问题(1)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是纯净物质之间的量的关系。(2)单位问题:上下一致,左右相当。(3)如果是离子反应,可以根据离子方程式进行计算。如果是氧化还原反应,也可以利用电子转移关系进行有关计算。3.容易出现的错误(1)上下单位不一致,这时上下单位是消不掉的,所以最后的单位不一定正确;(2)所有单位都用克或摩尔,这时会显得步骤很繁琐,还需要在最后再化成所求的单位;其实物质的量在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与克、升等单位可以换算,所以可以给什么列什么,求什么设什么。【解题方法指导】实验室用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其中有16.6mL浓被氧化。问生成标况下多少升?解析:方程式中的系数表示的是物质的量的关系,一般计算前先将其它单位换算成物质的量。另外要注意,16.6mL浓被氧化,参加反应的16molHCl中被氧化的是:10molHCl,其与16.6mL才有关系。解:设生成标况下体积为x(被氧化)~10mol5×22.4Lx答:生成标况下。【考点突破】【考点指要】本节在高考中是一种常考计算方法,即使不单独考查,也会在填空题中包含,所占分值约6~10分。【典型例题分析】例1.(2000年高考题)取50.0mL和混合溶液,加入过量溶液后得到14.51g白色沉淀,用过量处理后沉淀质量减少到4.66g,并有气体放出。试计算:(1)原混合溶液中和的物质的量浓度。(2)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解析:(1)14.51g白色沉淀为和,其中不溶于稀的是4.66g。:(2)设生成标况下体积为x1mol22.4Lx【综合测试】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B)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物质的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物质的量之和(C)各反应物与各生成物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它们的质量之比(D)各反应物与各生成物之间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系数之比2.现有A、B、C三种化合物,各取40g相混合完全反应后,得18gB和49gC,还有D生成,已知D的式量为106,现将22gA和11gB反应,生成D的物质的量为()(A)1mol(B)0.5mol(C)0.275mol(D)0.25mol3.在三种铁的氧化物中,与等质量铁元素相结合的氯元素的质量之比为()(A)1:3:4(B)2:3:4(C)6:9:8(D)3:8:94.某二价金属1.3g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448mL(标准状况),该金属为()(A)Ca(B)Zn(C)Fe(D)Mg5.在放电条件下,有30%转化为臭氧,则放电后所得混合气体对的相对密度是()(A)16(B)17.8(C)18.4(D)35.66.CO和混合气体VL,完全燃烧时用去同温同压下的,此混合气体中CO和的体积比是()(A)1:1(B)1:3(C)2:1(D)任意比7.在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三种溶液中,分别加入等物质的量的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这三种溶液的体积比是()(A)6:3:2(B)1:2:3(C)3:2:1(D)6:3:18.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10体积气体跟30体积气体,化合生成20体积某气体,则该气体的化学式为()(A)(B)(C)(D)9.某强氧化剂中R元素能被还原成较低价态,如果还原,需要,则反应后R元素的价态为()(A)0(B)+1(C)+3(D)+410.将等质量的Zn和Al分别加入足量的稀,完全反应后生成的气体在同温同压下的体积比是()(A)1:3.6(B)1:3(C)2:3.6(D)2:311.把通过一定质量的固体过氧化钠后,收集到3.36L气体(标准状况下),则这3.36L气体的质量是()(A)3.8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