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检测(一)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和中古时期的世界(第一、二单元)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史学界认为:人类文明的产生过程中,出现了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是畜牧业同农业分离,第二次是手工业与农业分工,第三次是出现了专门经营商品买卖的商人。出现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主要由于()A.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B.要求有更方便实用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C.产品互通有无,促进了交换和贸易的发展D.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解析:随着农业的发展,要求有质量更好、更方便实用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即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故选B项。答案:B2.古代埃及和西亚都有辉煌的文化成就,在许多领域走在当时世界的前列。古代埃及和西亚文化的相似之处有()①创造世界上古老的文字②留下完整的成文法典③掌握一定数学知识④依据河水涨落制定历法A.①③B.①④C.②③D.①②解析:埃及象形文字几乎与西亚的楔形文字一样古老,①正确;古代西亚和埃及都掌握一定数学知识,③正确。A项为正确答案。答案:A3.人类最初的文明仅限于亚非欧大陆的若干地区,这些地区的农耕文明的优势使其具备扩张潜能,使文明区域不断扩大。农耕文明的优势包括()①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②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③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④生产力低下,没有私有财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④生产力低下,没有私有财产是原始社会的特征,农耕文明的扩张是指私有制产生后,社会分化加剧,具备扩张潜能,④的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含④的B、C、D三项。A项正确。答案:A4.逝去的注定不会再现,然而无数废墟的留存却给了我们长久回望的可能,一段段远古的文明正是在这种回望中逐渐展露出她神秘的笑靥。右图文物出土于()A.尼罗河流域B.两河流域C.印度河流域D.黄河流域解析:由题干图片中的“巴比伦”可联系到两河流域的巴比伦王国。故选B项。答案:B5.下面是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其中③处应填写的是()A.罗马共和国B.罗马帝国C.西罗马帝国D.拜占庭帝国解析:公元前8世纪罗马城建立,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取代罗马共和国,395年罗马帝国分裂,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所以公元前27~395年是罗马帝国时期。答案为B项。答案:B6.它是从9世纪起西欧社会开始流行的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它”是()A.村社B.庄园C.乡镇D.社区解析:9世纪的西欧,正处于中世纪,这一时期农业经济组织形式是庄园。B项正确。答案:B7.这一城市是今天土耳其政治、经济、文化、金融、新闻、贸易、交通中心,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之一;在世界古代史上,它的陷落曾标志着千年帝国——拜占庭帝国的灭亡。“这一城市”指的是世界古代史上的()A.君士坦丁堡B.罗马城C.耶路撒冷D腓尼基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故选A项。答案:A8.13世纪的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罚款20先令。材料说明庄园法庭()A.维护领主的利益B.维护国王的利益C.维护佃户的利益D.维护庄园的公共秩序解析:从材料中庄园法庭的处罚对象可以看出庄园法庭维护领主的利益。A项正确。答案:A9.[2019·聊城一中月考]下面这幅漫画的主题应是()A.文明交流B.民族融合C.习俗差异D.国家冲突解析:最初印度人创造了从0到9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学会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这一简便的计数法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漫画反映了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与传播,据此可知它反映的主题是文明交流。故选A项。答案:A10.日本历史上先后拜了两位老师:唐朝和欧洲。其中向唐朝“拜师学艺”指的是()A.幕府制度B.大化改新C.明治维新D.工业革命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化改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