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7大力弘扬家国情怀1.以往的诸侯国,都是早已存在的或由古代氏族部落繁衍而产生的土著氏族组织,而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则是由王廷任命的王室亲戚为首领的外来氏族与土著氏族的结合体。这说明周朝的分封制()A.实现了周王权力的高度集中B.有利于对地方直接管理C.有助于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D.强化了旧有的宗族意识答案C解析材料“诸侯国则是由王廷任命的王室亲戚为首领的外来氏族与土著氏族的结合体”反映出分封造成了不同族属的混居,打破了以往聚族而居的氏族社会的基本状态,为各种文化的融合、形成统一国家的民族文化创造了历史前提,因此,周代的分封制促进了中国早期国家向成熟国家的转变,故C项正确,D项错误;A项说法错误,错在“权力的高度集中”;B项说法错误,错在“直接”。2.1901年张之洞、张謇等人在《江楚会奏变法三折》中指出:“今日中国讲富国之术,若欲以商务敌欧美各国,此我所不能者也;若欲以工艺敌各国,此我所必能者也。”这反映出当时中国部分封建官员()A.主张与外国展开商战收回利权B.仍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念C.认识到工业富国强国的重要性D.已找到当时中国贫弱的根本原因答案C解析“今日中国讲富国之术,若欲以商务敌欧美各国,此我所不能者也;若欲以工艺敌各国,此我所必能者也”反映出当时中国部分封建官员认识到工业富国强国的重要性,故C正确;A、B、D三项材料未体现,排除。3.同盟会成立时,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在他辞去临时大总统进行演讲时指出:“产业勃兴,盖可预卜,然不可不防一种流弊……故一面图国家富强,一面当防资本家垄断之流弊。”这表明孙中山()A.关注国家的建设与发展B.主要代表下层民众利益C.受十月革命的影响较大D.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平均地权”“产业勃兴,盖可预卜,然不可不防一种流弊……故一面图国家富强,一面当防资本家垄断之流弊”可以看出孙中山关注民生,关注国家的建设与发展,故A项正确。4.北洋军阀政府和各省的军阀都曾发布命令或张贴布告,要求“严防”和“查禁”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过激主义”,并查封了不少进步报刊,但未能阻止“过激主义”的传播。这主要是因为()A.民众救国意识不断深入B.知识分子形成救亡图存共识C.近代经济发展停滞不前D.《临时约法》保障言论自由答案A解析马克思主义等思想的传播,是20世纪初期国人理性思考中国社会前途,将救国救民道路由学习西方转向学习苏俄和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上,故选A。此时期救国救亡道路的选择仍有多种,社会主义思想也有多个流派,排除B。此时期中国民族经济有一定的发展,排除C。袁世凯为称帝废除了《临时约法》,排除D。5.1919年初,陈独秀表示:经过三年,不仅旧派人物,就是青年学生,仍有人把《新青年》看作一种邪说、异端。但几个月后,美国哲学家杜威来中国访问时却说:“世上似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的学生这样,一致而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想。”对这一变化合理的解释是()A.两人的阶级立场影响价值判断B.受到马克思主义传入的深刻影响C.民族危机加深加速了青年觉醒D.民族工业蓬勃发展是其根本原因答案C解析两人非阶级立场不同而是时间发生变化产生新的历史变化,故不选A。五四运动前马克思尚未产生深刻影响,故B错误。从1919年初到几个月后,中国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民族危机加深,这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推动了思想解放,故C正确。民族工业发展无法解释短时期内的巨大变化,故不选D。6.1937年4月,中国共产党以中共中央的名义拜祭黄帝,在祭文中写道:“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官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祭文中更多用“始祖”“吾华”等,以突出中华民族的概念。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注意改善和国民党关系B.认识到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C.号召停止内战共同抗日D.意在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祭文中更多用‘始祖’‘吾华’等,以突出中华民族的概念”可知中国共产党意在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故D正确。7.民族意识的觉醒是一个国家独立自强的重要前提。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有天地开辟以来未有之奇愤,凡有心知血气,莫不冲冠发上指者,则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