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2018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摸底测试试题24.秦国商鞅变法规定:男子成年须与父母别居,另立门户,女子到一定年龄须出嫁,又规定:五家为伍,.十家为什,有相互纠察告发的责任,否则处以极刑。这些规定A.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B.削弱了分封贵族的势力C.保障了兼并战争的胜利D.有利于法家思想的传播25.图中政府修建“漕渠”反映了此时期A.政治经济中心的不一致B.盐铁官营政策取得实效C.关中地区是主要经济区D.区域经济市场已经形成26.与唐朝相比,北宋科考取士方式已占主导,考中得意、落榜失意现象已成普遍。这种现象A.深化了儒释道三教合流B.有利于科考制度的完善C.促进了士商合流的产生D.加速了门阀政治的瓦解27.明中后期以来.由于人地矛盾突出、战乱频繁等因素,中原汉族人口携带先进技术大量向西南云贵地区迁移.形成长时间的移民潮。这种潮流客观上A.使中原和西南的经济连成整体B.开创了解决人地矛盾的新模式C.弱化了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管理D.推动了该地区政治体制的革新28.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社会“赤身裸体、无糊口之资,随时饿毙”的现象普遍存在且有增延之势,这主要是因为此时期中国A.白银从内流向外流转变B.社会经济结构不断变化C.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D.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29.有学者认为:“完全意义上的民族解放运动需要力量、战斗,但同时也需要思考、理性。”中国近代史上首次实现“力量”和“理性”相结合的“运动”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抗日战争30.20世纪20年代.随着“国学”复兴,“国医”、“国术”、“国画”、“国乐”、“国剧”等原本属于民间的艺术,经各界努力,并由政府批准,也先后兴盛起来。这反映了A.外来文化刺激民族文化的发展B.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了改变C.政府利用国学来构建意识形态D.近代艺术由世俗逐步走向高稚31.1979年6月25日《人民日报》上刊登了“新中国第一个生产资料广告”(见下图),该广告的刊登表明A.农村改革对企业改革的影响B.中国对外贸易日趋频繁C.政府对经济改革的积极推动D.对外开放深人四川地区32.古罗马的法学家是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他们将法学视为一门“善良与公正的艺术”,他们对法律的解释成为罗马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反映了古罗马A.法律内容的随意性B.法律活动的专业性C.对法学理论的重视D.关注对法律的解释33.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制定的宪法在送交各州批准时,部分州以宪法中缺乏保障公民权利的条款为由拒绝批准,并要求补充公民权利条款作为批准的条件。据此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A.违背了自然法的理念B.损害了各州的自主权C.留下了种族歧视烙印D.关注新生政权的巩固34.1911年美国管理学家泰勒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四个荃本要素:(一)形成一门真正的科学;(二)科学地选择工人;(三)对工人进行教育和培养;(四)管理者与工人之间亲密友好地合作。这表明当时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缓和B·科学向技术的转化推动经济发展C.工业革命推动管理科学的诞生D.政府从自由放任向有限干预转变35.1956年赫鲁晓夫提出了“三和”思想,即通过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及和平过渡.最终战胜资本主义。这一思想-A.有利于苏联赢得外交主动B.体现了苏联经济的劣势地位C.推动了苏联工业化的进程D.迎合了欧洲国家的政治需求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英国人一直有一种奇怪的想法.即认为英国不属于欧洲,这固然是一种岛国心态的反映,但更重要的是英国始终站在帝国的立场考虑问题,而帝国利益与欧洲的利益又往往是冲突的……这种思维定势影响了二战后几十年的英国。二战后的西欧主要潮流走一体化,英国却时此持消极态度,生怕过多的欧洲色彩会影响它的帝国性质。20世纪60年代英国的经济状况不好.而欧共体六国却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于是英国分别在1961年9月首次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1967年5月申请加入欧共体,但都遭到了拒绝。1973年1月英国正式加入欧共体,可是,同年10月,全球石油危机爆发,欧洲经济受挫,英国也受到牵连。1975年6月英国举行留欧公投.最终67.2%的民众选择留欧。2016年6月,英国举行脱欧在公投,超过半数的英国在公民选择脱离欧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