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级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24道小题,每题2分,共48分。)1.《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纽带?A.财产B.地域C.信仰D.血缘2.“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材料中“深刻且持久的印记”主要指A.皇帝制度B.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修筑了万里长城D.暴政而亡为后世留下惨痛教训3.秦朝中央官制中,“执掌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的是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治粟内史4.幽州”是古代地名,在某一时期幽州负责管辖“郡、国十一,县九十”。据此判断“某一时期”是A.秦代B.汉代C.宋代D.唐代5.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化,对政治制度影响甚大。下列为元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A.颁布推恩令B.设置节度使C.增设三司使D.实行行省制6.“出将入相”意思是出征可为将帅,入朝可为丞相。它是古代士人的一种仕途追求,但丞相并不好当,而且充满着危险。下列不属于中国古代皇帝削弱相权的措施是A.西汉“中朝”形成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C.宋朝设参知政事D.唐朝设节度使7.马克斯•韦伯说:“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文中的这一“制度”是A.察举制B.监察制C.科举制D.九品正中制8.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A.秦朝的太尉B.唐朝的中书省C.宋朝的通判D.清朝的军机处9.公元前480年,波斯入侵雅典。最终雅典决定放弃雅典城,全体公民上船与波斯军队决战。作出这一决定的应该是A.公民大会B.五百人议事会C.执政官D.陪审法庭10.有人评价某一改革说道:“(他的改革)……抽掉贵族势力的基础,使不同部落的成员混合起来……让更多的人可以参加到政府中。”其评价的是A.商鞅变法B.梭伦改革C.克里斯提尼改革D.伯利克里改革11.考古发现古希腊的一口井里,有190块陶片写着公元前5世纪一位著名政治家的名字,但陶片上的字迹仅出于14个不同的笔迹。由此可以推论这些陶片A.标志雅典民主制确立B.验证了陶片放逐法的伟大性C.主要被用于古希腊书法练习D.被用作反对某人的政治手腕12.罗马帝国极盛时,有这么一件事,一个自由的男子娶一个女奴后又后悔,将妻子“休”回“娘家”。该女子决定到法庭起诉前夫。那么法庭将A.进行调解B.宣布“休妻”无效C.要求男子赔偿D.干脆不予理睬13.有位专家这样评价罗马法中的一种法律:“……(它)超出了文化和经济的界限,也超出了民族国家或其他政治单位的界限。”这种法律是A.习惯法B.《十二铜表法》C.万民法D.公民法14.《十二铜表法》第六表第三条规定“外国人永远不能因使用而取得罗马市民财产的所有权”。此规定表明罗马A.帝国排斥外来民族B.贵族拥有财产特权C.保护公民的财产权D.帝国扩张受到抵制15.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即位后,“开始收复所失去的帝国领土,并且复兴帝国最伟大的智力成就……,使之永载史册”。其完成的“智力成就”是A.以成文法取代习惯法B.颁布自然法C.以万民法取代公民法D.编撰《民法大全》16.1997年,香港回归时,英国王储查尔斯代表英国参加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这说明英国王室A.拥有实际最高行政权B.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C.企图恢复专制政权D.可以取代内阁和首相第1页17.沃波尔对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贡献在于A.提出了《大抗议书》B.领导了资产阶级革命C.促使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D.推动了责任内阁制度的发展18.右图漫画形象地体现了美国政治体制的一大特色。这一特色是()A.两党对垒,交替执政B.本质相同,没有分歧C.中央集权,地方分权D.三权分立,权力制衡19.法国思想家西耶斯阐释在某项制度下“人民既不出场也不缺席”。他应该是在阐释A.代议制B.邦联制C.联邦制D.两党制20.1787年,《美利坚台众国宪法》规定:“各州不得缔结任何条约、结盟或组织邦联;不得对民用船颁发捕押敌船及采取报复行动之特许证;不得铸造货币;不得发行纸币……”,该规定体现的原则是A.中央集权B.三权分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