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部分名校高2015届1月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页至6页,第Ⅱ卷7页至12页。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满分300分,考试用时l50分钟。【试卷综析】本试卷历史部分的考查以主干知识为载体,以能力测试为主要目标;能力测试注意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综合能力。是一份考点分布科学、难度适中的较好的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4.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政治体制显著不同,但在政治理念方面却有相同之处,相同之处体现在A.“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B.“天下一家”“大一统”C.“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D.“天人合一”“敬德保民”【知识点】A1古代中国·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答案解析】B我国古代奴隶社会时期实行的分封制、宗法制以及封建社会时期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都倡导“天下一家”“家国一体”的统一理念,B项正确;A项主张实行分封制;C是皇帝制度的特点;D体现了“天人合一、以民为本”的思想。故选: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25.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感,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材料反映了孔子A.以人为本B.因材施教C.启发引导D.教学相长【知识点】O1古代中国·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答案解析】B依材料可知:子路和冉有向孔子请教的是同一个问题,孔子却对不同的人作出不同的回答。他对子路说:家里父兄在,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再说,哪能马上去做呢?而对冉有却是加以肯定:应当马上就去做。站在一旁的公西华想不通,便问孔子这是为什么呢?孔子开导说:冉有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子路遇事轻率,所以加以抑制。这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主张。故选: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26.“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下列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A.朱熹的学说比孔子更科学B.朱熹建立了系统的理学理论C.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D.朱熹对儒学的贡献比孔子大【知识点】O2古代中国·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答案解析】C根据题意分析,这副对联强调了眼、鼻、眉、胡联系和发展的关系,也恰恰是朱熹和儒学继承和发展关系的写照。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朱熹的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对联的寓意还是比较明显的。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27.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的著名晋商,该家族“以商贾兴,以官宦显”,继而大兴土木。这一现象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是A.官商结合导致官场腐败B.奢侈之风污染社会风气C.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D.商业垄断阻碍社会进步【知识点】H2古代中国·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答案解析】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说明晋商致富之后转而参与科举考试做官,并大规模的兴建田宅而没有将财富转化为扩大再生产的资本,这不利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长,答案选C,A、B两项与题意要求无关,D项材料中无法体现。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