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限时集训(十五)两次工业革命(时间:30分钟分值: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19·无锡期中调研)1858年是泰晤士河的“奇臭年”,臭气冲天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连河边议会大厦的窗上也不得不挂起一条条浸过消毒药水的被单。1878年,“爱丽丝公子”号游船在河上沉没,死亡640人,许多人并非溺死,而是因为喝了污染的河水。与泰晤士河的污染关系密切的是()A.蒸汽机的发明使用B.电动机的勃然兴起C.内燃机的大面积推行D.汽车飞机的普及率高A[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造成环境的巨大污染,源于其动力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故A项正确;电动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广泛使用,故B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内燃机大面积使用,故C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和飞机普及率高,故D项错误。]2.18世纪英国的手工工场中,做出一根大头针大约需要十八道工序,每天一个工人能制造出4800根大头针。如果他们彼此无关独立工作,一个人一天也做不出二十根大头针。这对工业革命发生所起的作用是()A.可以省时省力地完成更多工作B.将秩序和规律带到生产实践C.对生铁的需求量有较大的增加D.专业分工有利于技术的创新D[根据材料可知分工合作提高效率,这有利于工人进行技术创新,推动工业革命的发生,故D项正确,A、B、C三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3.(2020·常州田家炳中学调研)狄更斯描写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这是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个充满希望的春天,这是个令人绝望的冬天;我们前面什么都有,我们前面什么也没有。”这表明了工业革命()A.引发了社会的动荡B.使民众与政府的矛盾不断加深C.促进了经济的发展D.导致经济和民众生活产生反差D[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既强调了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又强调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一方面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贫富分化,即导致经济和民众生活产生反差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只强调了消极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也只强调了消极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只强调了积极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4.(2020·泰州中学月考)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B[材料信息有关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研究视角有:经济角度、政治角度、自然因素角度,这说明对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认识越来越多元,故B项正确;历史研究没有唯一正确的观点,研究角度不同,观点也就不同,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英国最早具备经济条件、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英国自然条件优越等,这些视角都是基于对英国与其他国家的比较而得来的,故C项错误;后期的研究未必比传统观点更为可信,故D项错误。]5.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一方面,有贵族宫殿式的庄园;另一方面,则是农人破败的茅屋草舍。一方面,是工厂主舒适的生活享受;另一方面,则是失业工人绝望的生存挣扎。这一时期英国著名的保守党首相迪斯雷利曾把英国说成是一个“两个民族”的国家,“当茅屋不舒服时,宫殿是不会安全的。”材料主要说明()A.工业化带来了一定的社会危机B.圈地运动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C.自由主义政策不再适应经济发展D.英国尖锐的阶级矛盾威胁封建统治A[本题考查英国的工业革命。根据材料时间可知是工业革命后,因此材料反映的现象是工业革命发展产生的社会问题,故A项正确;圈地运动与题目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工业革命后,英国的自由主义政策促进了其发展,1929年经济危机体现出其不足,故C项错误;英国在1689年已经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故D项错误。]6.(2020·赣榆海头高级中学检测)下表为1838年英国工业重镇利兹市各行业工种收入概况。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收入概况工种数典型工种例举最高9机械安装工、枪炮制造工、铸铜工、机修工、铁模工等居中16印刷工、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