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高考三年联考精品题库专题十九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五年高考A组2009年高考题组一、选择题1.(安徽文综)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答案C2.(全国文综Ⅰ)南朝秀美灵动,北朝刚健雄浑,南北文化共同孕育了唐朝文化的新气象。一下嘴能体现南方文化特征的是A.初唐书法B.秦王破阵曲C.飞天壁画D.唐三彩答案A4.(上海历史)将右图陶尊上的刻画符号与楔形文字、甲骨文、圣书字和腓尼基字母文字相比照可推断该陶尊最有可能出土于()A.两河流域B.中国C.地中海东岸D.埃及答案B5.(安徽文综)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园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每200年间出现一个高峰。处于该图第一个高峰期的著名画家是()A.顾恺之B.吴道子C.张择端D.郑板桥答案B6.(浙江文综)隶书是我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之一,它()A.源于殷商时期的甲古文和金文B.始于秦朝,李斯以次字体书写了《秦始皇廿六年诏铭》C.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D.常用于书写古代官方文书,故又称正书用心爱心专心答案A7.(浙江文综)中国古代生产和科技在不断进步中,中外交流十分繁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耕作技术大体经理了从“刀耕火种”.一牛挽犁的发展过程B.纺织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麻和葛.家蚕丝.棉花C.指南针在明清时期经由海路传入阿拉伯D.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答案C8.(广东历史)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A.《老子》B.甲骨卜辞C.《诗经》D.《楚辞》答案CB组2005——2008年高考题组一、选择题1.(2008广东文基,20)京剧的“京”指的是下列哪个朝代的京城()A.汉B.唐C.宋D.清答案D2.(2008广东理基,6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答案B3.(2008山东,10)明清时期的山水画和19世纪中期的英国风景画,通常都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中西文化交流使两国的绘画风格相互交融B.相似的社会环境使两国绘画主题趋于一致C.明清山水画是商品经济发展在艺术上的反映D.英国风景画的出现是工业革命影响的结果答案D4.(2008山东基本能力,30)下列关于古代文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殷商时代的甲骨上已有关于日食的文字记录B.殷商青铜器有屈原向上苍发出“天问”的图像C.隋代烧制的陶器上有李白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诗句D.宋代的诗文扇上有郑板桥所题“难得糊涂”之语答案A5.(2008山东基本能,31)下列选项中与古代中国人的“飞天”梦想无关的是()A.嫦娥奔月传说B.后羿射日传说C.相传公输班研制木鸢D.明代万户的火药箭尝试答案B6.(2008山东基本能力,54)下列诗文中含有“中国”别称的是()用心爱心专心①楚失华夏②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③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④长夜难明赤县天⑤我欲因之梦廖廓,芙蓉国里尽朝晖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④⑤答案A7.(2008山东基本能力,57)汉藏之间自古就建立了血浓于水的紧密联系。《步辇图》(见下图)以贞观年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来迎接文成公主的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关于《步辇图》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作品是唐代风俗画②作者是阎立本③作品画风奔放、水墨淋漓④作品中的人物刻画细致、形象传神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答案BA.王羲之B.张旭C.颜真卿D.柳公权答案B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①民族融合的加强②丝绸之路的畅通③文化政策的开放④古代商帮的推动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答案C10.(2008宁夏,24)中国古代用12种动物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十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