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角度1等差等比数列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1.已知等差数列,,公差,且成等比数列.(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若,求数列的前项和.【答案】(1);(2).【解析】试题分析:(1)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等比数列的性质可得的关系,再结合,可求得;(2) ,分和两种情况求和即可.试题解析:(1) 成等比数列,∴,即,∴,又,,∴,∴.点睛:本题考查了数列通项的求法和数列求和,(1)中是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等比数列的性质可得的关系,再结合,可求得;(2)的求和,采用的是分段求和,因为,分和两种情况去掉绝对值求和即可.2.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且),数列满足:,且(且).(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Ⅱ)求证:数列为等比数列;(Ⅲ)求数列的前项和的最小值.【答案】(1)(2)见解析(3)试题解析:(Ⅰ)由得即(且)则数列为以为公差的等差数列因此(Ⅱ)证明:因为()所以()()()所以()因为所以数列是以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Ⅲ)由(Ⅱ)得所以()所以是递增数列.因为当时,,当时,当时,所以数列从第3项起的各项均大于0,故数列的前2项之和最小.记数列的前项和为,则.3.对于数列.(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令,求数列的前项和.【答案】(1),;(2).【解析】试题分析:(1)由化简得,利用累加法求得,对利用配凑法求得通项公式为;(2)化简,这是等差数列除以等比数列,故用错位相减求和法求得前项和为.试题解析:(1),,所以的通项公式为.由,得是等比数列,首项为,公比为,所以,所以的通项公式为.考点:递推数列求通项,错位相减法.【方法点晴】本题主要考查递推数列求通项的方法,考查了累加法和配凑法,考查了错位相减求和法.对于来说,化简题目给定的含有的表达式后,得到,这个是累加法的标准形式,故用累加法求其通项公式,对于来说,由于,则采用配凑法求其通项公式,对于来说,由于它是等差数列除以等比数列,故用错位相减求和法求和.4.已知数列的前项和,数列满足.(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是否存在正实数,使得为等比数列?并说明理由.【答案】(1);(2).【解析】试题分析:(1),两式相减可得,即数列是等差数列,进而可得通项公式;(2),两式相除可得,即等比数列,求出,得到值再进行验证.试题解析:(1)由题设,,两式相减可得,由于,可得,所以的公差为2,故.(2)由题设,,两式相除可得,即都是以4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因为,所以,由及,可得,又,所以.所以,即,则,因此存在,使得数列为等比数列.考点:1、等差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2、等比数列的定义及性质.5.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且是等比数列的前两项,记与之间包含的数列的项数为,如与之间的项为,则.(1)求数列和的通项公式;(2)求数列的前项和.【答案】(1),;(2).试题解析:(1)由题意知,,,两式作差得,即,∴,则,,∴,,,∴.(2),, 数列是由连续的奇数组成的数列,而和都是奇数,∴与之间包含的奇数个数为,∴,.设的前项和为,,①,②①-②得,,则∴数列的前项和为.考点:1.与的关系;2.等差数列的定义与性质;3.等比数列的定义与性质;4.数列求和.【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与的关系、等差数列的定义与性质、等比数列的定义与性质与数列求和,属中档题;解决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综合问题,关键是理清两个数列的关系.如果同一数列中部分项成等差数列,部分项成等比数列,要把成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项抽出来单独研究;如果两个数列通过运算综合在一起,要从分析运算入手,把两个数列分割开,弄清两个数列各自的特征,再进行求解.6.已知数列满足,,,且数列前项和为.(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及;(Ⅱ)若,求正整数的值.【答案】(Ⅰ),(Ⅱ)试题解析:解:(Ⅰ)当为奇数时,,因此数列的奇数项依次构成以为首项,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所以;当为偶数时,,即,因此数列的偶数项依次构成以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所以;故,.(Ⅱ)由,①若(),则,即,即.②若(),即即,为正整数,为正整数,即,即,但此时式为不合题意,综上.考点: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通项与求和【思路点睛】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是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