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检测卷(第七第八单元)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写在密封线内。3.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批改需要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写在试卷第4页的答题栏内。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据史料记载,唐初诏令男20岁、女15岁即要结婚成家。唐玄宗又敕令,男15岁、女13岁,听婚嫁。“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以进考第”。该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人口增长B.稳定地方秩序C.完善政绩考核D.增加政府收入2.明朝成化年间,徽州人江才3岁丧父,家道中落,13岁时与其兄奔走于青齐梁宋之间,贩运商品,牟取厚利。发迹后,荣归故里,广置田园,大兴宅地。此举反映了()A.小农意识根深蒂固B.政府鼓励商业发展C.徽人独具商业传统D.农产品商品化增强3.“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下上无时了。”(《土贵要予赋水轮》)该诗描述的灌溉工具是()ABCD4.宋代梅尧臣有诗云:“既如车轮转,又若川虹饮。能移霖雨功,自致禾苗稔。”该诗所描写的工具()A.用于农田犁耕B.借助水力鼓风冶铁C.便于交通运输D.利用水力灌溉农田5.《秦律·均工》规定:“新工初工事,一岁半红(功),其后岁赋红(功)与故等。工师善教之,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能先期成学者谒上,上且有以赏之。盈期不成学者,籍书而上内史。”材料说明当时()A.手工业官营制度开始形成B.注重管理手工业者的劳动C.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D.手工技艺的传承不再封闭6.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下列史实不能够印证材料观点的是()A.交子的出现B.坊市界限的突破C.商帮的形成D.官营手工业的发达7.唐代歌咏扬州的名诗佳句很多,有陈羽的“霜落寒空月上楼,月中歌吹满扬州”。李绅的“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司马光的“万商落日船交尾,一市春风酒并垆”。由此可见当时的扬州()①来自全国各地的商帮势力强大②城市中饮食服务设施完备③突破时间限制,夜市繁荣④商业运输主要借助水路进行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8.受京杭大运河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唐朝时扬州是工商业繁荣的大都会。扬州当时可能出现的场景是()A.“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B.“南北水陆商货在此云集,海上商船在此起航停泊”C.“夜市直至三更才结束,五更又开晓市”D.“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9.雍正皇帝曾说:“是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小民舍轻利而逐重利,故逐末易而务本难。苟遽然绳之以法,必非其情之所愿,而势所难行。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如此日积月累,遂成风俗。”下列对材料中的经济政策解读有误的是()A.最早提出者是商鞅B.具有端正民风的目的C.用法律手段强行推进D.妨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10.“水居千石鱼陂,山居千章之材。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栗;蜀、汉、江陵千树桔;淮北、常山已南,河济之间千树萩;陈、夏千亩漆;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竹……”《史记·货殖列传》的记载反映了我国古代()A.重视在一定单位面积上多投入劳动,提高农业产量B.实行精耕细作,挖掘土地潜力,提高农业产量C.根据地区特点,因地制宜促进商品经济发展D.根据地区特点,因地制宜发展各项农业生产11.“一方面由于特别狭窄、畸形的农业专业化生产,使得拉美国家的国民经济压在某单一农作物的世界市场行情的变动上。另一方面,由于几乎是一片空白的国内工业部门,又使其国内居民生活中必需的全部工业产品,完全要依靠从发达国家进口。”(千枝松:《工业科技革命与国际分工》)这段资料不能说明的是()A.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国际分工的扩大和深入B.拉美沦为西方的廉价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C.拉美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附庸D.拉美经济转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迅速发展12.西班牙王室支持实现下图中的B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