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中学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高一年级历史(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出题:陈玉凤审题:聂晶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相应题号下的空格内)1.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建军节源于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A.金田起义B.黄花岗起义C.镇南关起义D.南昌起义2.1931年,日军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制造了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3.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事件是A.八七会议B.瓦窑堡会议C.遵义会议D.洛川会议4.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A.秋收起义B.井冈山会师C.第五次反围剿D.长征5.由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的“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指的是A.百团大战B.台儿庄战役C.忻口阻击战D.平型关大捷6.日本在沦陷区进行殖民统治,在思想文化方面推行A.奴化教育政策B.民族平等政策C.民族歧视政策D.民族自治政策7.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聂荣臻曾为当时一位革命烈士题写挽联:“……并肩北伐,南昌广州,共举义旗,……抗日军兴,血战大江南北,茂林惨变痛陷身……”。挽联中逝去的历史人物应当是A.冯玉祥B.叶挺C.吉鸿昌D.项英8.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既注意团结各阶级抗日,又注意农民的生活改善,能全面体现中共这一思想举措的是A.按“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B.开展大规模的生产运动C.实行“双交双减”的土地政策D.开展整风运动二、填空题(41—45题,每空土分,共10分)9.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是在A.国共十年对峙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新中国建立初期10.下列哪一次战役中,北平获得和平解放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孟良崮战役11.右图是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词手迹邮票。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最大意义在于A.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基本结束B.标志着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覆灭C.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D.标志着伟大的新中国诞生12.建国60周年献礼大片《建国大业》展现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历史画面。下列你认为可能出现的有①毛泽东作重要讲话②会场背景悬挂着五星红旗和毛泽东画像③会议作出党的工作中心转移的决定④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②④13.历史在谱写着歌曲,歌声在凝聚着历史,好的歌曲能够唱响时代的主旋律。藏族歌手才旦卓玛演唱的藏族民歌《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藏族人民的心声,歌词中的“驱散乌云见太阳”是指A.抗日战争胜利B.西藏和平解放C.人民解放战争胜利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14.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的直接目的是A.稳定物价B.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C.合理调整工商业D.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15.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A.《论十大关系》的发表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16.中共“八大”制定的经济建设方针是A.经济建设“大跃进”B.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D.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17.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其中“调整”的含义是A.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失衡的比例关系B.调整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C.调整党的知识分子政策D.调整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18.“文革”期间,抵制“左”倾错误的重要事件包括①“一月革命”②“二月逆流”③批林批孔运动④四五运动A.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④19.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1977年后的中国改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了为国家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这种“制度”具体是指ks5uA.提出“科教兴国”战略B.推进九年义务制教育C.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恢复高校考试招生制度20.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