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一第二次世界大战课后作业(十一)(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2019·余姚中学高三期中)以下是根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编制的1930-1938年大国国防开支表(以当时百万美元为单位),对这张表解读正确的是()日本意大利德国英国法国美国193021826616251249869919331833514523335245701934292455709540707803193530096616076468678061936313114923328929959321937940123532981245890103219381740746741518639191131①二战前各国国防开支明显增长②德日等法西斯国家国防开支增长极为迅猛,美英法等国家增长相对缓慢③原因之一是为了缓解经济危机、刺激生产、扩大就业的需要④美英法等国对外推行孤立或绥靖政策,军备相对放松⑤各国矛盾加剧,国际形势日益紧张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①②③D.①②⑤解析:选A。从表格可以看出,二战前各国国防开支都有明显增长;其中德日等国增长极为迅猛,美英法相对缓慢。从这种现象的原因来看,一是为摆脱经济危机,二是各国的战略目的不同。这种现象带来的影响是国际形势日益紧张。故①②③④⑤均能从材料中得到反映,答案为A项。2.“相约对于共产国际的活动相互通报”“当缔约国一方遭到苏联进攻或进攻威胁时,另一方不得采取任何有利于苏联的行动并立即商讨‘保护共同利益’的措施;未经双方同意,不得与苏联缔结违背本协定精神的任何政治条约”。以上条约的签署()A.标志着英法美三国结成反苏同盟B.推动德意日结成三国轴心同盟C.标志着欧亚出现了战争策源地D.使得英法绥靖政策达到高峰解析:选B。本题考查《反共产国际协定》。依据材料中的“共产国际”“苏联”等信息可判断,该条约出自法西斯国家签署的《反共产国际协定》。这一条约的签署标志着德意日结成了“柏林—罗马—东京轴心”,B项正确。3.戈培尔在他的日记中写道:“1939年的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这个计划的实施,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将使帝国在战略上处于更有利的地位。”这个计划是()A.吞并奥地利B.割占苏台德区C.进攻波兰D.吞并捷克斯洛伐克解析:选D。根据所学可知,德国吞并奥地利是在1938年3月,割占苏台德区是在1938年9月,进攻波兰是在1939年9月。1938年《慕尼黑协议》的签订,对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是一种鼓励。第二年3月,德国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使其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增。故正确答案为D项。4.丘吉尔在1919年的一次演讲中说:“人类的两个强大的支脉,斯拉夫人和条顿人(古代日耳曼人的一支),在目前都陷于最深的灾难之中。一个曾是我们战时的敌人,一个曾是我们的朋友……如果他们走到一起,那是绝对不可取的。”下列条约的签订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一预言的是()A.《布列斯特和约》B.慕尼黑协定C.《苏德互不侵犯条约》D.《反共产国际协定》解析:选C。从丘吉尔的演讲中,可以判断斯拉夫人是指苏俄(联),条顿人是指德国。苏俄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一战,这是苏俄人们的愿望,对苏俄而言是可取的,故A项错误;慕尼黑协定是英法与德国签订的,与苏联无关,故B项错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是苏联和德国的权宜之计,但最终没有避免苏德战争的爆发,而且加速了二战爆发的进程,符合“是绝对不可取的”,故C项正确;《反共产国际协定》是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签订的,与苏联无关,故D项错误。5.(2019·浙江省名校研究联盟联考)中国军民的不屈抵抗,迫使日本陆军省首脑及参谋本部1940年3月决定,预计自1941年开始由中国内地撤退……只是此计划一经各方同意,即有欧洲局势之急转直下……于是将整个撤兵计划放在脑后。下列符合影响日本放弃撤兵计划的“欧洲局势”是()A.西班牙建立法西斯独裁政府B.法国贝当组建傀儡政府C.徳国实施“巴巴罗萨计划”D.“柏林—罗马轴心”形成解析:选B。1939年佛朗哥在西班牙建立法西斯政府,“巴巴罗萨计划”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起侵苏行动的代号,1941年6月22日战事展开,1937年形成“柏林—罗马轴心”,A、C、D时间不符合,排除;1940年7月10日,贝当建立法国傀儡政权,德国打败法国,取得巨大军事胜利,刺激和鼓舞了日本的侵略欲望,故“将整个撤兵计划放在脑后”,故B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