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检测(二十九)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19·常州一中期初)《宣言》认为:“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于间接民权之外,复行直接民权,即为国民者不但有选举权,具兼有创制、复决、罢官诸权。……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下列对该《宣言》理解和认识,不正确的是()A.主张实现国民直接、平等的民权B.有助于推动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C.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D.对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作了新解释解析:选B根据题干《宣言》内容可以知道,反映的是1924年1月通过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在《宣言》之前,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2.孙中山在《北上宣言》中指出:“辛亥之役,吾人虽能推倒满洲政府,曾不须臾,帝国主义者已勾结军阀,以与国民革命为敌。十三年来,军阀本身有新陈代谢,而其性质作用,则自袁世凯以至于曹锟、吴佩孚,如出一辙。故北伐之目的,尤在曹吴覆灭之后,永无同样继起之人。”该宣言的发表()A.说明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进展B.表明孙中山认清民主革命的任务C.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解析:选B北伐战争是孙中山逝世后的事情,故A项错误;孙中山强调在反封建的时候也要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军阀,故B项正确;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是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故C项错误;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是北伐战争的意义,故D项错误。3.1924年11月,孙中山以大元帅身份公布了《工会条例》。下列是条例中的某些条款,这些规定()A.体现了三民主义的新发展B.表明其政治立场发生根本改变C.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兴起D.背离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方向解析:选A1924年,孙中山公布《工会条例》,保护劳工权利,表明孙中山的思想实现了升华,由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故A项正确。4.(2018·南通中学月考)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提出:“农村斗争的发展,小区域红色政权的建立,红军的创造和扩大,尤其是帮助城市斗争、促进革命潮流高涨的主要条件。所以,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努力而不利于革命,如果党员中有这种意见,我们以为也是错误的。”由此可以推断当时中共党内()A.对革命道路的选择存在着分歧B.达成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共识C.普遍赞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D.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解析:选A依据材料内容可知,存在畏惧农村斗争的发展和抛弃城市斗争两种错误观点,故A项正确;国民革命时期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材料中是国民革命失败后,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内容可知,争论很明显,没有普遍赞同,故C项错误;1935年遵义会议才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与题干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5.(2018·苏州一模)毛泽东说:“很清楚的,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这段话出自()A.《新民主主义论》B.《论联合政府》C.《论人民民主专政》D.《论十大关系》解析:选A材料中强调革命分两步走,这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中的观点,故A项正确。6.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罗霄山脉中段有经营了一年多的群众基础;党的组织有相当的基础;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创造了富有斗争经验的地方武装,这是十分难得的;有很好的军事根据地——井冈山;影响湘赣两省。这篇文章论证了()A.国民革命成功的可能性B.割据政权建立的可行性C.抗日战争持久的合理性D.解放战争胜利的必然性解析:选B由材料“军事根据地——井冈山”可知是土地革命时期,材料论证了武装割据政权建立的可行性,故B项正确。7.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这里的“分水岭”是指()A.中共一大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遵义会议解析:选D1935年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