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突破江苏高考——特色题型主题一史料实证(史料的鉴别、价值与应用)考情分析“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典题例证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雄伟壮丽的阿房宫被项羽军队焚毁。但考古发掘表明,阿房宫并未建成更没有遭受大规模焚烧。由此可见()A.考古发现比古人的记述更为真实B.历史事件的真实性需要考古的确证C.考古发掘是还原历史事件的重要手段D.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答案C解析因为年代久远,考古发现的文物不一定保存完好,不一定比古人的记述更为真实,故A项错误;不是所有历史事件的真实性都能靠考古得到确证,故B项错误;材料中阿房宫的考古发掘证明《阿房宫赋》记载的错误,成为还原历史事件的重要手段,故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考古发现对印证史料的重要性,与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无关,故D项错误。2.“一段被遗忘的历史,一个必须面对的真相”是电影《一九四二》的宣传语,电影临近结尾处,有一句台词:“日本人真是太恶毒了,他们居然给灾民发粮食。”表现的是侵华日军的指挥官之一冈村宁次乘飞机视察灾区,提出要用军粮赈灾,其目的是收买人心,为其所用。有网友指出冈村宁次回忆录当中,并未查到相关的记录。同时,侵华日军相关政策的执行者日伪政府,也没有相关的记录。一时议论纷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影像资料多数经艺术加工,不足为信B.影像资料不同于影像史料,真伪并存C.回忆录是当事人亲身经历,客观真实D.政府记录也属于文献史料,准确全面答案B解析影像资料有一定的史料价值,经过甄别可以采信,故A项错误;影像资料真伪并存,材料中日本人给灾民发粮食就可能是伪的,故B项正确;回忆录带有当事人的主观色彩,不一定客观真实,故C项错误;政府记录不一定准确全面,故D项错误。3.历史学家费正清指出,当英美剧团在上海的公共租界上演《彭赞斯海盗》而获得巨大成功时,它是在中国发生的一件事,但不是中国历史上的事;挪威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在中国有影响,是因为胡适把它引进了文化大门。对此理解正确的应是()A.历史记录具有选择性B.历史记录并非完全真实可信C.人们无法完整地记录历史D.事物本身并不具有历史意义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描述的两个事件,说明历史学家的历史记录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目的性,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故A项正确;B项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不出人们对历史能否完整记录的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想表达的是历史记录的特点,不是事物本身有无意义,故D项错误。拓展延伸1.史料的概念:史料是指有助于认识历史、复原历史真实情况的一切资源,是研究历史的根据。史料的主要来源有实物的(如古迹、文物、地下发现的遗物等)、文字的(如各种著作、文献、铭刻等)和口传的(如传说、访问、民歌等)。2.史料的分类(1)根据载体来分①文字史料:一切以文字形式记载的资源,如史书、学术著作、档案文书、日常生活中的文字遗留(如古代的农民历、商店的账簿、土地契约书以及私人来往的书信等)、报纸杂志、文学作品。文字史料是最主要的史料载体。在所有史料中,这是数量最多的一类。但个人因素(阶级立场、个人修养)、政治因素(政治权势篡改历史)、时代因素(研究方法、角度)均会影响其价值。②实物史料:包括古代建筑、家具、衣物、器物、饰品、钱币、墓葬、绘画、雕塑等,用以探讨当时人的生活及观念等。这类史料,有很大部分是由考古发掘的,是最重要的史料之一。实物史料比文字史料的可信度高。与文史资料相互参证,从差异中寻找历史的真实,还可以弥补文献的不足。③口述史料:访问实录、史诗、神话、传说、故事等,多用于现代史或无文字记录时期的研究,借以获得对历史更直接深入的了解。口述史料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会与本来面貌有较大差距;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当事人的回忆也难免不准确或不全面。(2)按时间与价值分①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原始资料。因此又叫直接史料,它最高的一种境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