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空坐标]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秦汉(公元前221~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时期,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取代贵族制度,专制皇权逐渐形成。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经济上: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土地制度由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化;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文化上:思想上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儒学独尊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文学艺术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文学体裁多样;具有东方特色的实用科学初步形成。一、远古时代1.政治:传说中的黄帝和尧舜禹时代,政治权力的传承实行禅让制。2.经济(1)农业:主要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创制出耒耜等农具。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2)手工业:已经学会养蚕、缫丝、织绸以及制陶等技术;新石器晚期出现青铜器。3.文化:出现原始的绘画和刻画符号,同时出现原始舞蹈。二、三代时期(夏、商、西周)1.政治(1)王位世袭制: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开启了王位世袭制。(2)分封制与宗法制项目分封制宗法制目的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统治保证贵族特权利益内容周王分封土地和人民给诸侯;诸侯拱卫王室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嫡长子继承,其余各子分封瓦解春秋开始瓦解,战国末年完全瓦解(根源:生产力发展)随着分封制的瓦解而瓦解,但其影响延续至今作用加强了王权,巩固了统治保证贵族特权,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联系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核心和纽带(3)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2.经济(1)农业:以石器为主,出现少量青铜农具;井田制(土地国有制)是主要的土地制度,耕作方式是奴隶集体劳动。(2)手工业:“工商食官”制度;商周青铜铸造水平高超;商代出现原始瓷器,西周生产斜纹提花织物。(3)商业:商朝职业商人产生;周朝商人由官府统一管理。3.文化(1)商朝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殷周时期出现了铸在青铜器上的“金文”。(2)夏商产生了宫廷舞蹈,周朝制定出包括舞蹈在内的礼乐制度,即周礼。(3)“学在官府”,即官府垄断教育。三、春秋战国时期1.政治变革:争霸与兼并战争不断,分封制、宗法制走向崩溃。2.社会经济(1)农业:井田制破坏,土地私有制形成;生产工具、水利设施和耕作方法不断改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态;重农政策开始出现。(2)手工业:官营(主导)、民营和家庭手工业并存,冶铁、丝织业发展较快。(3)商业:官营局面被打破;抑商政策开始出现。3.文化繁荣(1)思想:诸子百家。①内容派别代表主要观点儒家孔子“仁”为核心,强调以德治民,“克己复礼”,“有教无类”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荀子仁义、王道、性恶论,“君舟民水”,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道家老子万物的本原是“道”,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小国寡民”庄子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放弃一切等级观念、获取精神自由法家韩非子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张以法治国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俭②影响:百家争鸣为封建社会提供了多种思想范式;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基础,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2)科技: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算筹记数法;战国时期出现了司南和《石氏星表》等科技成果。(3)文学艺术①《诗经》体现了现实主义风格,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内容丰富,语言质朴。②战国时期的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四、秦朝时期1.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概念:专制主义即君主专制,既是一种决策方式,又是一种政治制度;中央集权是一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