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理考试时间:2017年5月满分:70分考试时长:40分钟第一部分本卷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是我国河北武强的木版年画,从中可以看出统治者A.关心百姓疾苦B.重视农业生产C.实行仁治天下D.推广先进技术2.据记续载,宋代时,“陈、许、颖、亳等州,止因去秋一次水灾,(农户)遂致骨肉相食积尸满野”。这说明小农经济A.具有保守性B.缺少防灾意识C.具有脆弱性D.有自给自足性3.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影响深远。这一耕作方式形成于A.西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4.商周时代,土地为国家公有,由贵族组织人力进行农业生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在土地私有基础上男耕女织的农业经济。这两种耕作方式都A.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B.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范畴C.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D.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5.中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这里的“耒耜”是指A.生产工具B.作战武器C.生活用具D.祭坛礼器6.作为耕作农具,它“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这一农具出现于A.春秋战国B.西汉C.东汉D.隋唐7.古代中国有很多创造发明,如:①水排②曲辕犁③大镰④耧车。其中直接推动农业发展的有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商朝甲骨文中的“田”字被刻作等不同形状,这些田字的形状特征可以用于研究A.井田制B.分封制C.均田制D.郡县制9.“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但钱粮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浚削(剥削)之余,市腾踊(积压)之料。”材料反映出影响新经济发展的因素是A.自然经济占主导B.封建制度的落后C.机户们不守信用D.地方官府的勒索10.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是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B.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C.避免了西方列强的侵略D.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11.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侵入,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是指A.大批洋货涌入中国B.外国资本主义控制了中国市场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取代D.封建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12.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其根本目的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C.保护本国封建经济D.发展资本主义,抵制外国经济侵略13.近代西方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开放一系列的通商口岸,这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不包括A.促进自然经济发展B.卷入西方世界市场C.推动了商品化进程D.传播新式生产方式14.19世纪中期,中国经济结构的主要变化是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官僚资本主义形成D.洋务企业宣告破产15.广告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历史:“大国耻,用人民的血来洗,小国耻,用五洲固本皂来洗。”“国货运动”在当时号称“文明排外”,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B.盲目排外,影响了学习外国C.引起了外国武力干涉D.强化了民众的极端民族主义16.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条件是①沿海地区自然经济日益解体②农民手工业者破产进入劳动力市场③外商在中国开办企业的刺激④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诱导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7.19世纪末,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主要原因是A.帝国主义提出了扩大市场的要求B.洋务企业利润的刺激C.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发展经济D.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财政危机加剧18.民国初年,中国发展最快的民族工业是A.采煤业和运输业B.纺织业和面粉业C.化工业和橡胶业D.皮革业和卷烟业19.民族资产阶级作为崭新的进步阶级,却没有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根本上是由于A.抵制洋货运动不彻底B.封建势力的阻挠破坏C.中外反动势力的强大D.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妥协性20.近代中国资本主义是在夹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