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周测试题(23)(衔接文班)一、单项选择题1.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①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完全解体②冲击了传统的“夷夏”观念,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③领土和主权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道路被迫中断④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2.徐继畲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这表明作者A.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D.主张仿效美国发展资本主义3.《海国图志》在国内没有引起太大反响,只印了千册左右。而就在佩理到日本的1953年,日本人开始翻印《海国图志》,一共印刷了15版之多。1854年日本翻印该书60卷,士人争相购读,此后多次再版。而该书在中国印量很小,影响有限。这说明中日两国A.社会危机的程度不同B.变法图强的方针不同C.变革的社会基础不同D.对西方文化的认识不同4.“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导致此说的主要原因是A.总结郑成功收复台湾经验B.汲取两次鸦片战争的教训C.接受中日甲午战争的教训D.学习日本明治维新的经验5.“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符合材料描述思想特点的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是A.林则徐B.曾国藩C.洪仁玕D.康有为6.张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张謇评论的是A.曾国藩B.李鸿章C.张之洞D.袁世凯7.“欲人诵经史、明大义,以敦君臣父子之伦也。虽机警多智,可以富国强兵,或恐不利于社稷。”这段话应该是A.洋务派抨击维新派的言论B.维新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C.顽固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D.维新派抨击顽固派的言论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A.魏源B.李鸿章C.康有为D.孙中山8.《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图中三人为: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图中文云:“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是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9.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C.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10.章实斋云:“盈天地间,凡涉著作之林,皆是史学(即史料)。”史料的价值有高低。近年来,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李鸿章的争议颇多,以下材料最有价值的是A长篇历史小说《李鸿章》B“文革”中出版《李鸿章反动言论》C关于李鸿章的史学论著D部分李鸿章奏折、书信的影印件11.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A.开始开眼看世界B.坚持“中体西用”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D.关注西方科技12.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B.“吾国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