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全球导航建成、发射火星探测器【热点聚焦】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到2020年将全面建成,并提供全球服务。同时,这也促进了我国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我国卫星导航产业规模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4000亿元。目前,北斗三号全球系统组网已进入决战决胜的冲刺阶段,按计划,2020年上半年将提前完成全部组网卫星发射,独立自主建成世界一流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实现北斗的“全球梦”。2020年我国将发射探测器,实现对火星的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根据天体运行的规律,人类探测火星的窗口,也就是探测器发射的最佳时间每隔26个月才有一次机会,所以我国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计划在2020年择机实施。按照规划,火星探测器发射后,大概需要经过200天左右的飞行,才能最终到达火星。而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飞控团队将一直陪伴着、守护着,直到探测器顺利平安地到达火星。【问题思考】新中国科技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历程?有何成就?【知识链接】一、新中国的科技成就1.“两弹一星”(1)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中国面临核威胁。(2)成就①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美、苏的核垄断。②1964年,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加强了国防力量。③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宣告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2.载人航天技术2003年10月,“神舟五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3.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成果:1973年,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2)意义: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4.计算机技术:1983年,研制成功“银河Ⅰ号”巨型计算机。5.生物技术: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科技发展的因素1.有利因素(1)政治: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了前提;民主法制逐步发展完善,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2)经济:经济的高速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使国力迅速增强,对科技的需求大大增强。(3)文化: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继承并借鉴中外优秀科研成果,并在创新中求发展。(4)其他: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中的开拓精神与无私奉献等。2.不利因素(1)主要在于“左”倾错误思想对文化战线的长期干扰和破坏;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失误。(2)历史上轻视文化对人们心理的影响,比较直接的是革命胜利后,大批工农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他们普遍有重实践、轻知识的倾向。(3)相当一段时期闭关自守,缺乏对世界先进文化的学习和交流。【热点集训】1.(2018·江苏高考·13)《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B.掌握载人航天技术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答案】B【解析】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与材料中“改革开放以来”不符,故A项错误;从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在经过4次无人飞行成功试验后,于2003年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与材料中“改革开放以来”相符,故B项正确;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与材料中“改革开放以来”不符,故C项错误;1973年,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与材料中“改革开放以来”不符,故D项错误。2.(2017年北京卷19).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明代科技水平全面提高B康熙帝向西方传教士学习数学、天文知识清初全社会关注西方自然科学C1905年京剧《定军山》被拍摄为电影近代科技使传统戏剧获得新的传播形式D联合国向世界推广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成功解决了世界粮食短缺问题【答案】C【解析】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仅仅说明明代在医学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