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第I卷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小题,每道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50分)1、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变迁的一条主线是内廷机构的不断放大、外迁。下列变化过程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从分封制的实行到郡县制的全面推广B、从中书门下的出现到内阁的产生C、从中外朝的设立到三省六部的形成D、从南书房的设立到军机处的出现2、西周实行分封制,其根本目的是()A.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B.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C.巩固周王朝统治D.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3、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了继位4、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击缶(缶:古代的一种乐器)表演,再现了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礼乐制度是在西周形成和完备起来的。《礼记》中记载:“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秩序也。”从中可以看出()①礼乐制和分封制、宗法制共同维护统治秩序的稳定②秩序与和谐是礼乐文明的宗旨③礼乐文明仅存于奴隶社会④礼乐制是了解西周社会的窗口()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这一观点可表明分封制()A.有利于扩大西周的统治范围B.推动了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C.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D.淡化了世袭血缘贵族的统治6、下列对周王和诸侯关系的评述,正确的是()①根据分封制,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君臣关系②根据宗法制,周王和同姓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③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④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控制权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7、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专制体制。秦王嬴政改称“皇帝”,自称为“朕”,命为“制”,令为“诏”;西汉建立后,刘邦为改变朝仪无度的状况,命儒士叔孙通制定新朝仪。他们都是为了()A.突出皇帝的至尊地位B.削弱丞相在百官中的影响C.确立中央政府的权威D.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8、秦朝地方行政和基层机构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是()A.郡─县─里─乡B.郡─县─乡─里C.县─郡─里─乡D.县─郡─乡─里9、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反映了秦朝的历史,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①秦朝实行皇帝制度②秦朝在地方设郡③秦朝推行郡国并行制④秦朝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等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0、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D.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11、秦汉开始,县有等第之分,当时以该县户口多寡来划分。唐代开始,县的分等标准明确规定为地位、户口与地理条件的综合。明代以缴纳钱粮的数额来分等。清代则将“冲繁疲难”作为政区分等的正式依据(交通频繁曰冲,行政业务多曰繁,税粮滞纳过多曰疲,风俗不纯、犯罪事件多曰难)。从县的等第划分演变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A、中央管理地方的程度逐渐加强B、国家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C、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D、划分依据从重经济转到重政治12、某学者认为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在许多方面“大体接近近代社会价值取向”。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是()A.科举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科举制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C.科举制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D.科举制可提高官员文化水平13、汉昭帝死后,内朝首领外戚霍光召集九卿开会,欲废昌邑王,另立汉宣帝。有人说:“该请宰相参加”。霍光说:“这是皇帝家事,用不着丞相参加,我们只议定请示皇太后就完了。”这实质上反映了()A.内朝权力在外朝之上B.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C.汉代专制皇权的加强D.皇权受到相权的限制14、学完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