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嘉峪关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一、本卷共32小题,每题1.5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历史学者指出:“西周宗法制是一种以父系血缘为准绳的遗产继承法”。这些“遗产”不包括()A.王国统治权B.财富和爵位C.指定继承人D.土地和人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A.王国统治权、B.财富与爵位、D.土地与人口,以上都是继承的遗产;C.指定继承人,这并非是统治者随意规定的,而是必须按照嫡长子继承的原则。故此题应选C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宗法制2.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材料中的“此制度”是指()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中央集权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实现最高权力转移的制度,而材料描述现象属奴隶社会时期,故A项错误;西周形成了天下一统的观念,得益于分封制对国家的管理,与材料“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相符,故B项正确;宗法制的原则主要适用于家族内部,而非不同家族之间,故C项错误;中央集权制度始于封建社会时期,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分封制3.春秋时期,诸侯称“王”现象很少,到了战国时期,许多诸侯纷纷称“王”。这反映了()A.春秋战国时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B.春秋战国时分封制走向瓦解C.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强大D.战国时周天子对诸侯失去控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春秋战国时期是诸侯争霸、割据分裂时期,故A项错误;分封制下诸侯不能称王,春秋时期,诸侯称“王”现象很少,到了战国时期,许多诸侯纷纷称“王”说明分封制逐渐崩溃,故B项正确;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故C项错误;战国时周天子对诸侯失去控制,只是对材料表面现象的概括,不能反映实质,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分封制4.秦朝在中央设置左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他们互不相属,互相牵制。秦朝的这种做法旨在()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B.避免皇帝决策失误C.确保皇帝的决断权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秦朝在中央设置三公,各司其职,并未提高行政效率,故A项错误;秦朝皇帝掌握行政、司法和军事大权,故B项错误;秦朝三公之间相互牵制,便于皇帝大权独揽,故C项正确;秦朝主要是通过郡县制对地方进行控制,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秦朝政治制度·皇帝制度5.《中国历史十五讲》说:“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这一“政治制度”是指()A.郡县制度B.皇帝制度C.行省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郡县制是秦朝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未贯穿整个封建社会,故A项错误;皇帝制度的特征是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与维护国家统一关系不大,故B项错误;行省制度是元代的地方制度,故C项错误;据材料中“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可知是实行中央集权制,这有效地阻止了地方割据,维护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故D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秦朝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6.钱穆在《国史大纲》一书中评述中国古代历史说:“中国自秦以来二千年,皆专制黑暗之历史也。”又说:“我中国自秦以来二千年,皆封建杜会之历史耳,虽至今犹然,一切病痛尽在是矣。”从中国古代历史进程看,这一评述可以确认的是()A.专制制度毫无进步可言B.君主专制导致政治腐败C.专制政治加速社会动荡D.专制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