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0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6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练习1.(2014·浙江学考)十月革命后,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了军事性非常措施,这些措施被称为()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D.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解析由题干信息“战争逼迫”“军事性非常措施”等可判断说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答案A2.(2016年9月台州质量评估)(加试)列宁和邓小平都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以下选项中能体现他们的共识的有()①重视农业生产②建立经济特区③主张吸引外资④利用市场发展经济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D.①④解析建立经济特区是邓小平进行的社会主义探索,其他都是二人的共识。答案B3.(加试)下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苏俄某一特定时期实施的经济政策。下列有关该政策的理解,正确的是()A.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B.恢复了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C.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D.找到了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途径解析从材料“某一特定时期实施的经济政策”和图片“列宁参加义务劳动”等可判断出是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使苏维埃俄国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物力和财力,从而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为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故A项符合题意。答案A4.(加试)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从经济规律的角度讲,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新”在()A.加强国家政权对经济的管理B.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C.征收固定的粮食税D.依靠工农及其他劳动阶级,开展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用单纯的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新经济政策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这是两者的显著区别。故选B。答案B5.(加试)(2016·湖州高一期末)1920年苏俄奥格涅茨省的一位农民在信中写道,“我们毫无怨言地承受着这些重担;但是,1920年对余粮收集额的增加,这是我们无力负担的,农村缺少鞋子、衣服和日用品。”针对这一状况,苏维埃政府()A.将所有企业租让给外国资本家经营B.由国家统一分配生活必需品C.用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D.在农村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解析材料体现农民对余粮收集制的不满,为此苏维埃政府开始推行新经济政策。故选C项。答案C6.(加试)要上网搜索下图的相关历史信息,键入的有效“关键词”应该是()A.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苏俄新经济政策C.苏联农业集体化D.苏联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解析由图片上“粮食税”可知与新经济政策有关。答案B7.(加试)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采取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解析从题干中“两个钾矿矿井有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的信息,可以看出苏联具备基本的技术基础,也不是依赖外资去建设重工业,故A、C项错误;1936年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才正式确立,再从题干中“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的信息,可知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两个钾矿矿井有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与新经济政策中允许外国资本家来经营本国企业的做法相似,故D项正确。答案D8.(加试)(2016·绍兴一中高二期末)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简表()时间大事1921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1925年联共(布)确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1927年苏联开始实行农业集体化方针1928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1929年苏联宣布停止新经济政策据上表,导致新经济政策停止的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与制裁B.经济所有制性质发生冲突C.个人崇拜盛行D.新经济政策收效甚微解析图表显示1929年停止新经济政策,而此前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一五”计划都已开始实施。可判断停止新经济政策的原因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与斯大林经济体制有冲突。故选B项。答案B9.(加试)(2016·宁波九校联考)斯大林在一次演说中指出:“我们的国家正变成金属的国家,汽车化的国家,拖拉机化的国家。”因为此时苏联正在进行的是()A.用第一个五年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