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1.(·宁夏理综,8)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①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光照条件下通入Cl2,气液分离;②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③除去CO2中少量的SO2:气体通过盛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洗气瓶;④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解析:①中正确的除杂方法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溴水的洗气瓶。②中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能与杂质乙酸反应,而乙酸乙酯不溶于该溶液,此方法正确。③饱和碳酸钠溶液可以除去SO2气体,但也可以与CO2气体反应生成NaHCO3,故应选用饱和NaHCO3溶液除杂。④生石灰能与乙酸杂质反应,并且通过蒸馏方法达到除杂的目的。故答案B正确。答案:B2.(·潍坊)某溶液含有Ⅲ中的离子(见下表),欲用Ⅰ中的试剂来检验溶液是否还含有Ⅱ中的离子,能够成功检验的是(说明:在实验过程中不允许加热、过滤、萃取等操作)()选项ⅠⅡⅢA稀氨水Al3+Mg2+B稀硝酸、AgNO3溶液Cl-I-CKSCN溶液Fe2+Fe3+D稀盐酸、BaCl2溶液SO42-SO32-解析:A项,稀氨水和Mg2+、Al3+反应都生成白色沉淀;B项,AgI沉淀的黄色将AgCl沉淀的白色掩盖;C项,Fe3+遇KSCN溶液呈血红色与Fe2+无现象;D项,SO32-在稀盐酸中与BaCl2溶液不反应,而SO42-与Ba2+在稀盐酸中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aSO4。答案:D3.(·山西实验中学)只用胶头滴管和试管,不用其他试剂就可以区别下列溶液(浓度均为0.1mol·L-1)的是()A.CaCl2和Na2CO3B.稀H2SO4和Na2CO3C.Ba(OH)2和NaHCO3D.NaAlO2和盐酸解析:利用物质之间的反应(互滴)来鉴别。A、C中,两物质互滴的现象相同,均立即产生沉淀;B中,前者(稀H2SO4)滴加到后者(Na2CO3)中,由于首先生成的是NaHCO3,所以开始时无气泡,而将Na2CO3逐滴滴入稀H2SO4中,则马上看到有气体产生;D中NaAlO2和盐酸互滴的现象也不相同,从而可将两种物质区别开。答案:BD4.(·上海)离子检验的常用方法有三种:检验方法沉淀法显色法气体法含义反应中有沉淀产生或溶解反应中有颜色变化反应中有气体产生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不合理的是()A.NH4+—气体法B.I-—沉淀法C.Fe3+—显色法D.Ca2+—气体法解析:Ca2+的检验应选用沉淀法,常见的沉淀为CaCO3。答案:D5.(·盐城)某同学为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常见的四种无机离子,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其中检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由该实验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A.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B.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C.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D.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3+解析:溶液A中加入盐酸和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A生成,说明原溶液中有SO42-、SO32-、或HSO3-,因为SO3-、HSO3-和H+、NO3-相遇会被氧化成SO42-;溶液B与AgNO3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不能说明原溶液中有Cl-,因为在第一步中加入了盐酸;溶液C中加入KSCN,溶液变血红色,只能说明溶液C中有Fe3+,而不能说明原溶液一定有Fe3+,因为可能原溶液中有Fe2+被后来加入的H+、NO3-氧化成Fe3+;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一定是NH3,所以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答案:B6.(·山东日照)现有①Al2(SO4)3②Ba(NO3)2③NaOH④CuCl2⑤KCl五种物质的溶液,不加任何试剂就可鉴别出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④③①②⑤B.③①④②⑤C.②③④①⑤D.⑤④③②①解析:首先将蓝色的CuCl2溶液找出,用它与其余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然后用NaOH溶液分别逐滴滴入剩余未知溶液中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又溶解的是Al2(SO4)3溶液。再将Al2(SO4)3溶液分别与余下的两种未知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Ba(NO3)2溶液,无现象的是KCl溶液。答案:A7.(·广州)要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实验操作最合理的是()A.CO2(SO2):通入盛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B.己烷(己烯):加入足量的溴水,充分振荡,静置分层后分离C.硫酸铁溶液(硫酸亚铁):通入足量氯气,充分反应后加热,使多余氯气逸出D.Mg(OH)2[Ca(OH)2]:放入水中调成浆状后,加入足量MgCl2溶液,充分搅拌,过滤,沉淀用蒸馏水洗涤解析:A中CO2可溶于品红中且不易完全除去SO2;B中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