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幼儿:王一琳幼儿年龄:3岁活动区域:娃娃家区域游戏音乐响起了,王一琳小朋友选择了娃娃家游戏,进入活动区以后她推着小车一边说着:“我去买菜了”一边挑选着各种食品,一会儿功夫,购物车就装得满满的,她高兴的把小车抬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她拿起一个南瓜,用小刀切了起来。刚切了几下就站起身说着我去买菜推着小车又走了。她来到了娃娃家的卧室,看了看推着小车匆匆走掉了。她重新回到厨房,选择鸡腿。玩了好长一段时间,又推着小车去买菜了。当她经过玩具柜时蹲了下来,拿起一把小手枪玩了起来,又玩了一会小皮球。她想起了买菜的事情推着小车又走了。当她再次来到卧室时走到了婴儿床边,抱起了熊大,把小床里的娃娃都丢在了地上。琳琳照顾着熊大,还给它盖上了小被子。然后她推着小车说着我去买菜了,转了几圈后又回到了娃娃家的卧室里,站在了梳妆台前开始打扮起来。最后她抱起熊大来到厨房,拿起了一块披萨,高兴的跳了起来。这时游戏结束的音乐响起了,在教师的提示下琳琳把丢在地上的娃娃到放到了婴儿床里,换好鞋子结束了活动。娃娃家安静了下来。思考与分析思考与分析.《指南》中明确指出:“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幼儿以积极的情绪状态,投入到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娃娃家”是最适合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小班幼儿已经有了相应的生活经验,非常渴望模仿成人的活动。故事中琳琳在游戏中扮演了妈妈的角色。她表现出了妈妈出门前要梳洗打扮(梳头、涂口红、涂指甲油、挑选喜欢的兜子),反映出她的观察能力比较强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并且能够将这些迁移到游戏中来,创造性的再现了生活经验。..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了关心照顾娃娃或玩具的方法,如给自己喜欢的熊大盖好被子,做好吃的饭菜。(开始是随意的选择南瓜——喜欢的鸡腿——最喜欢的披萨)她能够把自己喜欢的食物分享给角色中的人物,并且从中体验到了分享的快乐。社会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在游戏中规则意识有所提高。表现在活动结束时,在老师的提醒下琳琳能够整理好活动区里的玩具,在音乐的提示下结束活动。.小班幼儿虽然能够扮演爸爸、妈妈,但是他们游戏活动的情节少,内容简单。幼儿通常是“独自玩耍”或“平行玩耍”,各玩各的,无视他人的存在,或者开始意识到他人的存在,自言自语,没有形成互动。游戏前王一琳和王堰石两名小朋友已经商量好各自的角色,但是在游戏中他们没有交流。.小班幼儿大部分缺乏角色意识,不能认识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身份。不能从始至终的专注于某件事。琳琳在游戏中曾经5次推着小车去买菜,一会儿玩手枪、一会儿玩皮球。当对当前的事情不感兴趣时推着小车就走了。做事的专注力有待提高。.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是刚从“家”到“幼儿园”这个集体中来处于分离焦虑期,存在着不适应的表现。如琳琳把活动区里的娃娃丢到了一边,只关注自己从家里带来的熊大玩具。幼儿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群体,他们还是依恋自己的玩具。支持与回应.教师开展了“大带小”活动,使幼儿在哥哥姐姐的榜样作用下,学习怎样交朋友,体验共同游戏的快乐。.为了帮助幼儿树立角色意识,教师请家长将家庭成员的一些活动情况拍成照片,并将照片张贴在“娃娃家”的墙壁上。还给幼儿布置了观察任务——让幼儿观察家庭成员各干了些什么事情,他们做这些事情时是什么身份,并请幼儿将观察到的内容用简单的语言和同伴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