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散文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一种文学体裁,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写景散文哲理散文1.形散而神不散。“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散文的主要特点: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散文的鉴赏技法1.读散文要识得“文眼”。凡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写得含蓄的诗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鉴赏散文时,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2.读散文要抓住线索,理清作者思路,准确把握文章的立意。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抓住散文中的线索,便可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本领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的“形散”的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3.品味散文的语言。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美。一篇好的散文,语言凝练、优美,又自由灵活,接近口语。优美的散文,更是富于哲理、诗情、画意。4.抒情散文的写作技巧也就是高考考点要求的“能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因此掌握诸如渲染、铺垫、象征、伏笔、照应、悬念等技巧有利于鉴赏散文,把握美文实质。荷塘月色朱自清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手法、写作技巧)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对比、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反问、设问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渲染、白描、细节、正面、侧面、乐景写哀情、以小见大其他:象征、联想、想象、抑扬关系注:表现手法有时也包括抒情方式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当时的诗坛。1929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为著名的散文家。散文代表作有《背影》《春》《绿》《荷塘月色》《灯影桨声里的秦淮河》《威尼斯》。①19岁考入北大哲学系;②27岁任清华大学教授;③毛泽东同志曾高度称赞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④朱自清的散文秀丽朴素,独树一帜,“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作风”,这源于他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对世情精细的观察和体验及朴素、忠厚、平淡、刚正的性格。四个闪光点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匆匆》)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典雅的美听读课文要求(1)找出文眼(2)找出表明游踪的词语(3)划出直接表明作者情感变化的句子,归纳作者的感情变化过程整体把握:文章“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所谓“文眼”,顾名思义,也就是能反映文章主旨或主要情感的句子。一锤定音,定下文章的抒情基调。明线:游踪暗线:情感出家门踱小路观荷塘赏四周颇不宁静超出平常的自己得妙处什么也没有惦江南文章哪些自然段侧重描写了荷塘月色?用了哪些词语来写?你认为哪些词句写得最好?请说说理由。诵读感受美比较鉴赏美比一比比较鉴赏美的荷塘上面,的是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地开着的,有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又如碧天里的,又如刚出浴的。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