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卷中成语辨析与修改技巧高考成语的考查题,一是从常见的成语出发,避免考生的陌生感;二是提供当年社会发生的新闻材料,提高可读性,增强模糊性;三是利用考生习惯望文生义的弱点,往往从词义误解的角度拟题,提高试题的相对难度与必要的区分度。本人以2008届江苏各地区测试卷真题为例逐一分析同学在做成语改错时出现的10种错误,并从中总结规律。望文生义,主观臆断成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含有生僻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如果我们对成语意义不仔细辨析,粗枝大叶,一瞥而过,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例如:与父母、朋友相处,只有用“心”去沟通,才会使所有的误会、隔阂冰释前嫌,让真挚的亲情、友情历久弥新。(无锡市2008届高三质量调研试卷)【分析】“冰释前嫌”意思是像冰融化一样消除以前的怨恨,与语境不合,应改为“涣然冰释”。对象误联,张冠李戴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扩大使用的范围或误作他用。例如:戊戌变法后,废科举,兴学校,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西方的教育体系也登堂入室,私塾成了布满历史尘蠹的老朽,科学成了新宠。(扬州市2008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试卷)【分析】“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而句段中把“登堂入室”理解为“进入”了类似这一类易用错的成语还有“豆蔻年华”“破镜重圆”“比翼双飞”“美轮美奂”“炙手可热”“一劳永逸”“起死回生”“妙手回春”“济济一堂”“不温不火”“藕断丝连”“萍水相逢”“汗牛充栋”“巧夺天工”等。褒贬颠倒,感情失当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褒贬色彩失当。全球闻名遐迩的英国国家芭蕾舞团将于2月3日在北京世纪剧院演出全本芭蕾舞剧《天鹅湖》。这个《天鹅湖》是世界上最漂亮的版本之一,这是整个剧团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和智慧打造而成的。(苏北三市<淮安、连云港、宿迁>2008届高三联考试卷)【分析】“无所不为”指的是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这里褒贬有误。类似在感情色彩上定位容易失误的成语有“守株待兔”“无所不为”“洗心革面”“无所不至”“倾巢出动”“弹冠相庆”“过江之鲫”“党同伐异”“好为人师”“处心积虑”“目无全牛”“高山景行”“微言大义”“运斤成风”“危言危行”“不负众望”“蔚然成风”等。但有两种情况应注意,一是特定的语境中,为了达到一定的语境效果,有时可褒义词贬用,或贬义词褒用。二是有些词可贬可褒,如“标新立异”“登峰造极”“按部就班”“左右逢源”“灯红酒绿”等轻重失度,头重脚轻有些成语词义较轻,有些成语词义较重,这就要求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词义轻重适度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李老师当班主任20年,勤勤恳恳,日理万机,积劳成疾仍坚持工作。(2009语文高考一本通——专题过关)【分析】“日理万机”的意思是一天之中要处理上万件事物,常指君王或国家领导人每天忙于处理繁多的政务。这个成语词义很重,用在“李老师”身上就犯了“大词小用”的毛病。功能混乱,搭配不当每个成语由于自身词义和词性的不同,因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不同。如果对成语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就容易造成功能混乱的错误。例如: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剧《闯关东》引起强烈反应,人们评头论足,称赞该句将近年来花样男子的娇柔一扫而光,重新定位了中国男人应有的气质。(南通市2008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试卷)【分析】“评头论足”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感情色彩,使用对象有误。敬谦错位,主客混淆某些从古代沿用下来的成语以烙下了古代文化的印迹,有的用于自称(谦称),如“雕虫小技”“东涂西抹”“贻笑大方”“敝帚自珍”等;有的则用于称对方(敬称),如“鼎力相助”“如坐春风”等。如将其混淆,就可能造成误用。在火箭队与超音速队的比赛中,姚明被对方球员殴打,麦迪鼎力相助,这使得姚麦关系紧张的传闻不攻自破。(南通市2008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试卷)【分析】“鼎力相助”指大力帮助,敬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