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五首》学习要点一、《正宫·醉太平·刺世》<一>分析思想内容:张可久的这首小令《中原音韵》题作“感怀”,《北词征外集》题作“叹世”。它辛辣地讽刺了那些不择手段追求金钱的无耻之徒,从一个侧面揭露出元代社会的病态和世俗风气的腐败。“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这两句开门见山,单刀直入,道出全篇主旨:世人皆嫌命运困窘多舛,个个见钱眼开,贪图钱财势力。可知贪财乃世风腐败之根源。人皆渴望腰缠万贯,骑鹤下扬州。然而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所以最终必将走向人欲横流、腐败贪婪的渊薮。“水晶环入面糊盆,才沾黏便滚。”这两句深刻道出了社会大染缸的性质。“水晶环”寓指纯洁无瑕的人,“面糊盆”寓指混浊的社会。即使再纯洁的人,只要一踏入社会这个大染缸,就立即被沾染熏黑。“滚”字用在此处,特别形象妥帖,把那种甘愿同流合污、享受庸俗的嘴脸刻画无疑。“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饨。”这三句为鼎足对。文章本是用来经时济世,沾溉后人的。曹丕曰:“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陆机曰:“济文武于将坠,宣风声于不泯。”然而,文章现在竟然成了糊盛钱囤的原材料,成为个人飞黄腾达、钻营发财的敲门砖。这不能不让人感叹斯文扫地。门庭本为修身养性之地,理应打扫干净,与鸿儒酬酢,与知己谈笑。然而,门庭现在竟然摇身一变,成为迷魂阵,遍布机关陷阱,让人神秘莫测,提心吊胆。“忠孝仁爱仪义廉耻”,是儒家价值观念的核心内容,现在清廉之人,在社会却无法正道直行,反到被排斥,受打击。这三句音调铿锵,寓辛辣的讽刺于愤激不平之气中。“葫芦提倒稳。”结句以消极反抗的口吻,申明不合作的处世态度。表面上似乎说,稀里糊涂倒安稳,其实是作者的反语。这颇像清人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其实正是伤心人的愤激之语。只有作如是观,方能体会作者的深意。<二>鉴赏该曲的艺术特色。全曲皆用口语,语调泼辣大胆,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二、白朴的《越调·天净沙·秋》<一>思想内容分析:白朴这首曲子是以秋景作为写作题材的,我们从其中的修辞可以看出,他的文学涵养是极高的。通篇作品,全部由一些美丽的自然图景构成,而白朴本人,就好像是拿着这些自然拼图的艺术家,拼出一幅美丽中带着和谐的人生图画。写秋景,自然要烘托出萧瑟的气氛,但是如果全以萧瑟气氛为全篇的写作大旨,又会令读者感受到沉闷而有压力。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白朴在写作时,便颇费心神。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写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着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为了使这种萧瑟气氛活泼起来,于是作者接下来选用了“一点飞鸿影下”作为上半段的结语。如此一来,原本萧瑟的画面转成了活跃,寂寞的秋景,仿佛也展现了另一种鲜活的气氛。最后为了加强作者心目中秋景是美丽而有韵味的形象,因此再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作为曲文的结束语。这两句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两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使原本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由此可见,白朴的散曲写作技巧有多么高明了。白朴的这首《天净沙》,比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给人以乐观向上的力量。收尾两句“青山绿水,白草红黄花”较之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两种不同的意境。<二>理解艺术特点:1、选用词语精到,例如“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六幅图景的选择。2、色彩的巧妙搭配。A、“青山绿水”大背景与“白草红叶黄花”细微之处的搭配。B、“白草”、“红叶”、“黄花”这些细微景物颜色的搭配。三、关汉卿《双调·大德歌·春》<一>思想内容分析:关汉卿《双调·大德歌》是支组曲,为描写四季景色,抒发四季情感的佳作。课本选的是《春》,仅为原作中的第一支。曲名以“春”为题,表现的是对春日即将回归大地,而游子依旧滞留他乡的情怀。曲文一开始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