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时练(十七)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高适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①上秋帆远,白帝城②边古木疏。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注】①青枫江:浏水,在长沙与湘江汇合。②白帝城:在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上,东临巫山县。1.下列对本诗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此别”“谪居”等词点题,“嗟”字和“问”字表现了诗人与两位朋友的关系非同寻常。B.颔联“巫峡啼猿”“衡阳归雁”与“数行泪”“几封书”,既是情景交融之佳句,又深得虚实结合之妙处。C.颈联“青枫江上”紧扣王少府贬长沙,“白帝城边”紧扣李少府贬峡中,“秋帆远”“古木疏”意境高远雄浑。D.中间两联在写法上有独到之处,连用了四个地名,体现诗人的情真意切,诗歌气势健拔,意境更为开阔。【答案】B(B项,“虚实结合”不当,应是虚写,作者设想二人到了贬谪之地的情形。)2.这首诗蕴含的情感丰富,请简要分析其蕴含了哪些情感。【答案】①惜别,关切之情。从首联中“嗟”“意何如”“问谪居”等可以看出诗人对二人遭遇的同情与惋惜之情。颔联设想两位友人到达贬所后的生活——听猿声而落泪,睹归雁而思人思乡。这表达了关切之情。②宽慰,勉励之情。颈联以想象风景名胜之美来安慰友人:江上秋帆,参天古木,获得精神慰藉。尾联劝慰两人定会有归来之日,不必犹豫不前。③在劝慰之中所蕴含的微讽之意。尾联既是诗人对朋友的劝慰,也深藏微讽之意。在圣明的时代,应该多蒙皇恩,而诗人的两个朋友却遭贬,似乎是在嘲讽圣朝。诗人委婉地表达出对圣朝的不满之意,为友人鸣不平。【诗意】此次离别不知你们心绪何如,停住马饮酒询问被贬的去处。巫峡猿猴悲啼令人伤心流泪,衡阳的归雁会为我捎来回书。秋日青枫江上孤帆远远飘去,白帝城边黄叶飘零古木稀疏。圣明朝代如今定会多施雨露,暂时分手希望你们不要踌躇。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示三子陈师道去远即相忘,归近不可忍。儿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喜极不得语,泪尽方一哂。了知不是梦,忽忽心未稳。【注】1084年(元丰七年),陈师道的岳父郭概提点成都府路刑狱,因为师道家贫,妻子与三子女只得随郭概西行,而陈师道因母亲年老不得同去。将近四年以后,即1087年(元祐二年),陈师道因苏轼等人之荐,充任徐州州学教授,才将妻儿接到徐州,得以团聚,诗人于是写下了这首真挚感人的诗篇。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二句说妻儿们远去了,相见无期,也就不那么惦记了;当归期将近,会面有望,则反而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B.三、四句写离别时儿女尚幼,故有“眉目略不省”的说法,直接表明诗人对儿女思念之深,并寓有亲生骨肉几成陌路的感喟。C.五、六句将久别相逢的感情写得淋漓尽致,诗人抓住悲喜苦乐的矛盾心理在瞬间的变幻,将复杂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来。D.此诗通篇造语质朴浑厚无矫饰造作之气,读来感人,其原因主要在于诗人感情的真挚,字字皆从肺腑中流出。【答案】B(B项,“表明诗人对儿女思念之深”错误,应是“表明离别时间的长久”。)2.结合全诗,谈谈“了知不是梦,忽忽心未稳”二句写出了诗人什么心理?试分析原因。【答案】“了知”二句写虽然明知不是在梦中相见,但还是害怕眼前的会面只是梦境,心中仍然恍恍惚惚,不能安定。在与亲人分离的四年中,诗人多少次梦见亲人,然而却是一场空欢喜,反增添了无限的愁思和悲苦,正因为失望太多,幻灭太多,所以当真的会面时反而产生了怀疑,唯恐仍是梦中之事,深沉的思念之情便曲折地表现了出来。【解析】七、八写回家初见亲人的惊喜和疑虑。写与亲人们团聚,自知不是梦,可心里却恍惚不定,怀疑眼前的情景不是真的。“了知”,是“明了、知道”的意思。既然“了知”重逢“不是梦”,心里应踏实安定,却又说“忽忽心未稳”,这一反常之笔,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别离之苦,他对妻子和儿女们的真挚深切的爱,颇具艺术感染力。【诗意】你们走远了,我倒也不再惦念。及至归期接近,反而难以忍耐。儿女们已站在眼前,你们的容貌我已认不出来。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