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高考试题中的骨头——诗歌鉴赏河北冀州中学张秋印《考试说明》对文学鉴赏的要求是: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文学鉴赏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表达技巧及其语言艺术的感受、分析、评价、鉴别和欣赏,是一种综合的带有整体素质性的能力体现。对于大多数高考考生而言,诗歌鉴赏是最头疼的一道题,背了很多诗歌,花了不少时间,可见效就是不大,如何在读不懂诗歌的情况下得了分,又如何在读懂诗歌的情况下得满分,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我摸索出几条规律,希望对大家有一点帮助。一、在读不懂诗歌的情况下得了分我们读不懂整首诗,,但可以读懂其中的某一部分,答题时,就可以有一个大致方向。1、读标题。题目是诗歌的眼睛,也是对全诗内容的概括和浓缩,在读过诗歌的题目后,对全诗写的内容也就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便于从宏观的驾驭。2、读作者并联系作者生平情况以及艺术风格。知人论世,不同的作家其人生道路所处的时代,阶级地位不同,他们的作品所表现出的感情、所体现出的风格也不同。李白的豪迈奔放与杜甫的沉郁顿挫风格不同,苏轼的豪迈奔放与柳咏的细腻缠绵迥然不同,陶潜的闲适自得的田园诗与杜甫的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也大相径庭。即使是同一个作家因所处的时期不同,其作品所反映的思想感情也是不尽相同的。如李清照前后期的诗歌风格,就明显不同3从作品中所选的景物入手。古诗词中许多景物都被赋予特定的意义。如“柳”(“新知折柳赠,旧侣乘篮送”)就与送别留恋有关,“月亮”(“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就与思家想人、盼望团圆有关,“鸿雁”则大多和书信传情有联系。4、找作品中带有色彩的词语。古代诗歌中色彩的选用也往往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时一致的。暖色(红、橙、黄)给人以温暖的感觉,所表达的思想感是欢愉快乐的,而冷色(白、绿、蓝)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所表达的感情大多是凄苦悲哀的5从作品中的议论抒情句入手。诗言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往往在诗中有直接的表露,这比通过写景句来找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容易得多,并且也更为准确。如辛弃疾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一问句就表现了作者还想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思想。6、从注释入手。注释是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时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时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所以,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注释往往解释词语和典故,而诗人又往往用典故来表达广泛而深刻的主题。二、在读懂诗歌的情况下却失分严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答题不规范漏掉了一些要点,以至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因此归纳出赏析题五种答题模式,以便在读懂诗歌的情况下得满分。第一种分析诗歌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一种怎样的意境?或者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应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3)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有诗意。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表述,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恰切地吻合景物的特点和情调。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现实恬淡之情等等,但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打出为什么而“哀伤”。(4)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提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此诗描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