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实践策略云南省大姚县职业高级中学杨洪亮【摘要】:本文分析了作文教学长期处于低质低效的被动局面的原因,主要原因是学生阅读量少,社会阅历浅,表达的词汇贫乏,写作的源泉少。提出了当前作文教学走出困境、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实践策略:博览群书勤写读书笔记;教师下水,学生上岸;勤于练笔,广开材源,坚持课前5分钟说话活动;注意观察积累,常写片段作文;营造民主、宽松的作文教学环境。【关键词】:写作能力;博览群书;观察积累;自改能力;民主教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教师有时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却收效甚微,老师怕教,学生怕写,作文教学长期处于低质低效的被动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阅读量少,社会阅历浅,表达的词汇贫乏,写作的源泉少,学生很难把自己想说的话清楚、明白、有条理地表达出来。结合新一轮课程改革,现根据自己几年来的作文教学实践,谈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些做法。一、博览群书,勤写读书笔记古人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写作难的原因之一就是词汇贫乏,可写的素材少。著名作家秦牧曾说:“广泛涉猎知识很重要……,才有办法写得多姿多彩。”一部《红楼梦》包涵了十分广泛驳杂的知识,可谓包罗万象。后人为曹雪芹具有深广的知识所折服。同样,学生如果没有广博的知识,多彩的阅历,视野必然狭小。写出来的作文就没深刻的主题,流畅的语言,具体的内容。可见,扩大学生知识面,成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基础。而引导学生正确的,有目的去读书却是关键。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我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如一句话书评活动,漫画评价活动,阅读竞赛活动,即席演讲,讲故事接力赛等等。语文教学中应十分重视课外阅读,除了利用学校图书外,还让学生自带图书,成立班级读书角,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同时进行了“—讲三比赛”活动:一讲是定期为学生举办阅读讲座,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三比赛:一比谁读的课外书多;二比谁摘录的优美句子、名言、警句、奇闻、妙语、词语多;三比谁写的文章多。这样充分利用学生争胜心强的心理特征,通过比赛与讲座活动,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觉得有话可写,由怕写作文转变为想写作文,进而喜欢作文。二、教师下水,学生上岸(一)用“下水”作文引导学生的作文兴趣老师的形象在学生心中是高大的,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俗话说的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因此,每次让学生作文前,我都要用自己的“下水”作文来引导学生,使学生从老师的“下水”作文中引发写作兴趣。这样,学生的作文兴趣在老师“下水”文章的引导下,逐渐进发出来了。随着对作文兴趣的提高,学生写作文的信心就建立起来,作文教学的效果也就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理想境界。用心爱心专心(二)结对互改,提高学生的自改能力在引导学生学习修改作文的初步阶段,老师要下水示范,带学生走一程。具体做法是:①把某个学生、某篇习作片段抄在黑板上,用彩笔修改给学生看,并且简单地说明修改的理由和方法;②每次习作,有目的选若干个学生习作中的典型片断,进行评改。这样,学生从老师下手修改演示中,可以具体而直观地感知改作文的一般方法,了解修改作文的过程,使学生自己动手修改时可以仿效。俗话说,旁观者清,修改习作亦然。除了可以采取发到谁就让谁改的习作方法外,还可以结对互批互改,老师把修改权交给学生,学生很有新鲜感,他们怀着好奇心,以主人翁的态度当起“小老师”,因此,审视同班同龄人的作文,他们格外认真投入。这样,学生既提高了修改作文的能力,又体验了批改作文的艰辛,还培养了认真负责的精神。三、勤于练笔,广开材源,坚持课前5分钟说话活动《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时常指导学生课外练笔,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随时写下来,以提高写作能力。”著名作家老舍也强调:“写日记是学习写作的基础,最好的窍门是每天必写,天天拿笔,哪怕是几十个字也好。”可见写日记对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为了使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可分两步培养。第一步为适应阶段。为了言传身教,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