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肾小球疾病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分类1、急性肾小球肾炎2、急进性肾小球肾炎3、慢性肾小球肾炎<一>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炎)是急性起病,以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为特征的肾脏疾病,可伴有一过性肾性损害。多见于链球菌感染后。•病因和发病机制1“、常因溶血性链球菌致肾炎菌株”感染所致,常见于(多为扁桃体炎)、猩红热、皮肤感染(多为脓疱疮)等链球菌感染后。2、细菌感染也可致病,包括菌血症状态、各种病毒性和寄生虫性疾病,肺炎双球菌、金黄色及表皮葡萄球菌、肺炎杆菌、脑膜炎球菌、伤寒杆菌等。•病理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双肾体积增大而光滑•临床表现轻者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镜下血尿及血尿补体异常,重者表现为少尿型急性肾衰竭,预后大多较好1、水肿:常为首发症状,典型表现为晨起眼睑水肿可伴有双下肢水肿,严重者可以出现全身水肿、胸水、腹水2、尿异常:尿量减少:常降至400-700ml/h血尿:呈洗肉水样或浊咖啡样蛋白尿3、高血压大部分患者出现一过性轻、中度高血压,常与其钠水潴留有关,利尿后血压可逐渐恢复正常。少数患者可出现严重高血压,甚至高血压脑病。4、肾功能异常:患者起病早期尿量减少(常在400~700ml/d),少数患者甚至少尿(<400ml/d)。肾功能可一过性受损,表现为轻度氮质血症。多于1~2周后尿量渐增,肾功能于利尿后数日可逐渐恢复正常。仅有极少数患者可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5、全身症状:乏力、腰酸、头痛、恶心等6、并发症: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急性肾衰竭诊断要点:肾活检确诊治疗要点:对症治疗、控制感染、透析治疗健康指导:1.预防感染,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易发季节,更应注意预防。2.女性患者近期不宜妊娠,以防复发。3.保持皮肤清洁,注意个人卫生,预防皮肤感染。4.定期门诊随访。<二>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炎)是一组以少尿、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急性肾炎综合征为临床表现,肾功能急剧恶化短期内出现急性肾衰的临床综合症。病理特点为肾小球囊腔内广泛新月体形成,故又称为新月体肾小球肾炎•临床特点类似于急性肾炎可有尿量减少、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随病情进展可迅速出现少尿、无尿,肾功能损害进展急速多数在半年内发展为尿毒症常伴有中度贫血。先有双肾增大,后可逐渐缩小诊断要点:肾组织活检治疗要点强化疗法:冲击疗法(甲泼尼龙、环磷酰胺)血浆置换疗法替代疗法:肾衰竭病人可行透析治疗对症治疗:利尿、降压、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注意事项①口服激素应饭后服用,以减少对胃粘膜的刺激;②长期用药应补充钙剂和维生素以防骨质疏松;③积极预防感染,指导病人作好口腔、皮肤、会阴部等的清洁卫生;④注意多饮水,以促进药物从肾排泄,对脱发病人要作好解释,以减少其顾虑。•护理诊断潜在并发症:慢性肾功不全、急性肾衰竭监测病情(尿量、血清电解质、血肌酐等)用药护理(密切观察用药后疗效及不良反应,如糖皮质激素可导致水钠储留血压升高血糖上升等)体液过多: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水钠潴留有关卧床休息,皮肤护理,遵医嘱使用利尿剂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长期蛋白尿有关饮食护理(优质低蛋白饮食、低盐)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减退、机体抵抗力低下有关定时消毒;监测体温;口腔和皮肤护理;避免受凉焦虑:与疾病反复发作、预后不良有关心理护理(讲解病情、预后、提高治疗信心,讲解出院注意事项:1.休息与活动2.药物与饮食3.避免加重肾损害的因素感染、药物、劳累等4.定期复查及时就诊)<三>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是由多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迁延发展的共同后果,临床上起病缓慢,以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为基本表现,病情进展缓慢,肾脏缩小,肾功能减退,肾损害呈不可逆性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临床表现以中年男性多见,起病隐匿。蛋白尿血尿出现较早,早期水肿时有时无多为眼睑和下肢水肿。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夜尿增多,尿浓缩能力减退,对钠的保留及排泄功能也有下降。肾功能减退、慢性肾衰竭诊断要点:凡尿液异常(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水肿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