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单元古今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目录Q单元古今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1Q1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辉煌灿烂的文学1Q2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1Q3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1Q4双百方针和现代教育的发展1Q1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辉煌灿烂的文学历史卷·届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1)】24.周先慎在其《明清小说》里说到“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据此,说明“明清小说”能够“走进了千家万户”的主要原因是A.传统文化的包容性B.封建君主制的需要C.商品经济的开放性D.自身较强的适应性【知识点】Q1古今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辉煌灿烂的文学·明清小说【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可知其能够“走进千家万户”的原因是自身的适应性。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历史卷·届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0)】30.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由此可知,还魂纸①生产遍布全国各地②扩大了原料来源③降低了生产成本④制造工艺更加复杂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③【知识点】Q1古今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辉煌灿烂的文学【答案】C解析:“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说明还魂纸是将废纸作为原料重新利用,扩大了原料来源,“依然成纸,耗亦不多”,降低了生产成本,②③正确。“全省从前煮浸之力”,说明工序更为简单,④错误;“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还魂纸主要应用于北方地区,①错误。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历史卷·届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0)】28.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词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认为司马相如作赋A.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B.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端C.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D.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之风【知识点】Q1古今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辉煌灿烂的文学【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可分析出司马迁强调的是“节俭”,B项正确;题干材料并没有涉及西汉败亡的相关信息,C项错误;A项“一致”说法是错误;汉赋的特点是词藻华丽、文辞铺张的,B项“注意克服”说法错误。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历史卷·届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0)】25.法国作家雨果:“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雨果在这里A.说明中国传统科技缺乏成为生产力的土壤B.认为当时中国政治制度保护了科技发明C.指出西方自然科学完全源于中国古代科技D.否认当时中国人的发明能力和创造能力【知识点】Q1古今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辉煌灿烂的文学【答案】A解析:雨果的言论肯定了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发展中的领先地位。D项不符合材料“中国比我们早”;B项违背这段材料的主旨──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阻碍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C项“完全”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中的“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A项符合题意。故选: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准确解读,并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的特点的准确把握。历史卷·届湖南省衡阳八中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1)】3.数学史专家钱宝琮(1892—1974)深入研究《九章算术》后,认为《九章算术》的编纂者对待数学的态度是:“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