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放中性化区角材料,关注多元平衡的幼儿性别教育在幼儿教育阶段,性別教育非常重要,但目前我们营造的性别教育环境是否科学,有哪些做法不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性别意识,并有可能对孩子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我们该如何避免和减少呢?一、问题的发现有一次在教研过程中,幼儿园综合活动室一角的小餐厅,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的对话引起了我的注意,男孩说:我也要做服务员,女孩子说:不行,服务员必须是女孩子当。男孩不乐意了,说:那我只能永远当客人吗,我不玩了!我认真一看,幼儿园提供给服务员服装是一顶有小碎花花边的帽子和同样小碎花的围裙。男孩子不当服务员,男孩子只能当客人。再留意观察,发现幼儿园中很多区角材料的投放都有性别限定,服务员、收银员的服饰是女孩子的,表演区的服饰最为明显,大多以小公主类的居多,男孩子的服饰比例不足五分之一,娃娃家的娃娃也多是女孩子,娃娃家作为小班的生活区,很多模拟家居用品选取了粉红色的主调。男孩子除了可以扮演医生,大多是警察、消防员的扮相。经过调研和分析,我发现,目前一般的幼儿园对性别教育的关注是不足的,老师对性别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是不够的,对性别教育的关注与重视很多仅停留在生物学上男孩和女孩子的区别上,却没有关注更深层次的孩子终身发展上,幼儿园营造的教育环境,投放的材料是不平衡,不科学的。二、目前区角材料投放的误区及影响在幼儿阶段科学进行性别教育,涉及的内容是多方位的,指南指出:其中以游戏为主的学习方式是最符合幼儿发展学习需要的,而自主游戏活动教师的角色是充当幼儿学习的支持者,支持的一个重要体现是科学投放幼儿游戏的材料。因此我重点从目前幼儿园区角投放的误区入手,分析如何关注支持幼儿建立平衡多元的性别概念。1.幼儿园整体教育环境创设过于重视的装饰性,而忽略了生活实用性。幼儿园很多装饰色调喜欢用粉色系,装饰品各类花花草草,卡通形象随外可见,这个情况在生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活区的区角情况更为突出。很多娃娃家的小帐篷、小蚊帐都是粉红色的,还有的连生活用品,如小厨房的用具,都选择了女孩子喜欢的粉红色。这样的环境,从色彩上局限了孩子的选择。男孩子会觉得那是女孩子的玩具,即使进入相关的区域中,女孩子也不自觉地成为主角,女孩子在相关区角中占有了主导地位,男孩子成为配角,成为服从安排的角色。这样会影响男孩子在生活领域的学习积极性。2.区角材料投放的性别失衡和狭隘性。出现性别形象的固化与单一性,正如文章开头举的例子,由于教师提供的材料,把幼儿活动区域角色性别固化了。活动区域的性别固化,不利于幼儿体验、尝试不同领域的生活化课程,也会打击幼儿在相关领域观察和模仿的热情,这些都是不利于幼儿全面学习与发展的。3.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行为的误区。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不自觉地对男孩、女孩区别对待,比如使用的语言:你是一个男孩子,不要如何如何,你是一个女孩子,怎么像个男孩子一样等等。幼儿阶段,教师权威的影响力是顶峰时期,幼儿对教师的评价最敏感,教师教育过程的反馈直接影响并形成幼儿园的性别概念。这种对人格培养,性格养成的区分是不平等的,是不利于孩子发展的。三、存在误区的原因分析出现这些情况的成因分析有几方面。首先是幼儿园普遍存在的情况是女性为主导的教育工作者性别视角的限制。女老师在幼儿园教育组织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从自身的生活成长经历出发,对幼儿需要的分析与理解容易受到局限。二是没有科学系统、根基扎实的性别教育理论和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学习与研究。教师在教育教学组织过程中,对性别教育的关注严重不足,没有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三是家庭教育中男性成员教育作用的缺失。很多家庭都是以妈妈、奶奶、姥姥等女性角色为照顾和陪伴幼儿学习生活的主力,在家园共建的过程中,没有足够的观察从男性思考的角度去提出质疑,或者提出不同的需要。四是传统性别思想的束缚。由于我们生活中在很多女性主导的职业已程式化,如护士就是女性,警察是男性等,让人觉得习以为常,不足为奇。四、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