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局廉政制度建设思考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对反腐倡廉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创新,是对反腐倡廉规律认识的深化。把制度建设作为构建惩防体系的核心和根本途径,昭示着制度反腐必将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战略性选择。一、制度反腐的渊源及重大现实意义制度反腐是指在特定规则体系指导下的反腐败,它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等其它反腐形式无法比拟的优点。制度反腐虽然是近年来中国反腐斗争实践中应运而生的一个术语,但制度反腐的思想却源远流长,先秦时期就形成了法家学说,建立了巡视制度,明朝朱元璋为惩治官场腐败,曾亲自主持修订《大明律》、制《大诰》,以加大对贪官污吏依法惩治的力度。制度反腐更是国外发达国家治理腐败的一条重要经验,英国早在1889年就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反腐败法》,20*年又公布了新的《反腐败法》草案,以防范和控制腐败蔓延,北欧国家之所以取得国际社会公认的廉政建设成就,原因也在于各国普遍拥有一套全民参与、他律与自律相结合、完善有效的廉政法律制度,《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签署,则进一步推进了制度反腐的国际化进程。我党的反腐败斗争经历了从运动反腐到权力反腐,再到制度反腐的过程。而制度反腐思想是在反腐倡廉的实践中逐步确立,并不断强化的。毛泽东同志早就提出,在党内要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制度;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廉政建设还是要靠法制的战略思想;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制度化和法制化;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三次全会上指出,依靠制度惩治和预防腐败是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根本途径。党和国家领导人这些制度反腐思想在十五大和十六大报告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十五大提出反腐败“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十六大进一第1页共11页步提出“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创新体制,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制度反腐思想逐步深入人心。中纪委三次全会对在2010年前建立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败工作制度体系做出部署,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颁布实施,更是我党制度反腐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标志着党内监督工作进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同时也标志着我党反腐斗争进入制度反腐的新阶段。当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结构调整和社会变革的历史时期,客观上存在诱发腐败的多方面因素,从目前我国社会腐败现象来看,权力是腐败的轴心,体制机制的缺陷、制度管理的漏洞是腐败的主要根源,因此,依靠制度惩治和预防腐败,充分发挥制度在反腐倡廉中的根本性、基础性作用,对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近年来,我党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制度,最大限度地降低腐败发生率,努力推动反腐倡廉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方向发展。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适应新形势下反腐倡廉要求的法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还不健全,制度反腐还缺少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这些现象都严重制约着制度反腐工作的开展,如果不及时加强探索和研究,势必影响整个反腐倡廉的大局。二、制度反腐的途径选择制度反腐是一项庞大系统工程,必须总体规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既立足解决眼前反腐败工作面临的实际问题,又从长计议,有利于反腐败惩防体系的长远建设和发展。制度反腐又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必须立足创新,着眼改革,积极探索制度反腐的有效途径,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一)把制度建设工作贯穿反腐倡廉各个环节。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都离不开制度建设。因此,必须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反腐败的各个环节,建立起长效的制度反第2页共11页腐机制。推进教育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