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后强化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一、单项选择题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1~2题。1.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A.a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B.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b<cC.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答案B解析从图中箭头方向可判断出,a表示太阳辐射,b表示地面辐射,c表示大气逆辐射。其中b是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其辐射的热量主要被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阴天时,c辐射增强。2.朱开山一家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A.增强a辐射B.增强b辐射C.增强c辐射D.改变b的辐射方向答案C解析燃烧柴草可放出大量温室气体及大量烟尘,可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增强,从而保护作物免受冻害。3.读下列四幅海陆风示意图,判断能正确表示近地面大气运动的是()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答案B解析沿海地区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4.下图中,正确的地面和高空等压线分布示意图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答案D解析近地面受热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则相反。5.图中的四幅等压线分布图中(比例尺相同),①②③④四地风力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①>②>④>③D.③>④>②>①答案C解析在比例尺相同的地图上,相同距离条件下气压差越大,风力越大。下图为“某地区山顶与河谷盆地降水量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6~8题。6.图中不能显示的降水规律是()A.山顶日降水量大于河谷盆地B.山腰日降水量大于山顶C.河谷盆地夜雨多D.山顶昼雨多7.产生图示降水日变化差异的根本原因是()A.地形B.太阳辐射C.风向D.坡向8.与河谷盆地相比,山顶白天多雨主要是因为()A.气温低B.气压低C.山风D.谷风答案6.B7.A8.B解析图中没有显示出山腰地区降水量的数值。地形的不同位置热力性质不同,导致气流在昼夜运动的方向不同,是造成降水差异的根本原因。山顶白天多雨是因为白天山顶气温高,气压低,盛行上升气流。读下图,判断9~10题。9.图中正确指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A.AB.BC.CD.D10.从图示来看()A.水平气压梯度力不能影响风速B.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速度C.高空大气运动受摩擦力作用不明显D.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答案9.D10.C解析近地面风向因受摩擦力影响与等压线有个交角,在北半球向右偏。高空大气受摩擦力影响不明显。下图为对流层大气某要素等值面垂直分布图,据此回答11~12题。11.若a、b、c、d、e为不同温度值,则气压值的大小比较是()A.甲>乙>丁>丙B.乙>甲>丁>丙C.甲>乙>丙>丁D.乙>甲>丙>丁12.若a、b、c、d、e为不同气压值,则甲、乙、丙、丁四地的气流运动方向是()A.甲→乙→丁→丙→甲B.丁→丙→甲→乙→丁C.乙→甲,丙→丁D.乙→甲→丙→丁→乙答案11.A12.D解析对流层大气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形成热低压,气温低的地方形成冷高压;高空气压高低与近地面相反。近地面高压区气流下沉,低压区气流上升。(·潍坊高一质检)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回答13~15题。13.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A.⑥或⑦B.②或⑥C.④或⑧D.③或④答案A解析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应考虑两种情况,近地面为⑥,高空由于忽略摩擦力的作用,风向向右偏转至与等压线平行,即为⑦。14.若此图表示高空等压面,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