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长生殿》中杨玉环形象的文化学诠释自唐代以来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就是比较热门的一个创作题材习称天宝遗事。清代以前最著名的作品有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与元人白朴的杂剧《梧桐雨》。清康熙年间戏曲舞台上出现了两部著名的历史悲剧其中之一就是洪升的《长生殿》比较而言洪升笔下的杨玉环形象塑造得更为鲜明动人比起以往世俗的观念与唐诗、元杂剧的有关描写这部戏曲突破较大作者对杨玉环的内心世界进行了独特的诠释使传奇表现出了较为鲜明而进步的妇女观。本文试图对此加以分析并从文化学的角度解析这一新的戏曲现象。一《长生殿》的作者洪升Agt—A是钱塘今杭州市人与孔尚任并称“南洪北孔”康熙二十七年公元年《长生殿》三易其稿而成传奇不仅改变了以往李杨故事的悲剧结局而且真实细腻地展示了帝妃的爱情生活刻画了具有高度艺术真实的杨玉环形象。与同类题材相比洪升在这一女性形象的塑造上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突破显现了清人进步的妇女观一杨玉环注重真情情痴而妒突破了“三从四德”、“夫为妻纲”传统妇女观的束缚洪升删除了以往写杨贵妃“涉秽”的情节这一点与《长恨歌》的“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描写相同但不同的是传奇强调“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长生殿》细腻生动地写出了一个女人的情感体验突出了她追求专一爱情的精神痛苦。戏曲中的杨玉环既不过问朝廷争斗也不在意家族利益却常常担心皇帝的移情别恋甚至是情痴而妒。她不满李隆基与虢国夫人的暧昧举动惹恼了明皇被撵回了杨国忠的丞相府。此时杨玉环的内心极为痛苦“乍出宫门未定惊魂渍愁妆满面啼痕。其间心事多少难论。2/11”“不提防为着横枝陡然把连理轻分。”唱词中反映了她注重真情渴望专一爱情的一面。后因献发致歉李、杨二人重归于好。后来当得知李隆基与梅妃旧情复燃杨玉环十分恼怒说道“唉江采苹江采苹非是我容你不得只怕我容了你你就容不得我也”当听到万岁爷晚上已宿到翠华西阁梅妃那里了《长生殿》几次写到她肝肠寸断的表情和动作“旦呆介”、“泣介”、“旦作不语掩泪叹介”并有一段唱词前腔闻言惊颤伤心痛怎言泪介把从前密意旧日恩眷都付与泪花儿弹向天。记欢情始定记欢情始定愿似钗股成双盒扇团圆。不道君心霎时更变。总是奴当谴茶也索把罪名宣。怎教冻蕊寒葩暗识东风面。可知道身虽在这边心终系别院。一味虚情假意瞒瞒昧昧只欺奴善。第十八出《夜怨》曲中流露出明显的宫怨之情爱情受挫时的心灵之痛可见杨玉环并不眷恋荣华富贵只希望得到李隆基专一的爱情但是却难以如愿而皇帝的朝三暮四却不会受到什么谴责。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体现其伦理道德观念的“三从四德”、“夫为妻纲”的说教就是女性的精神枷锁所谓的一夫一妻制实际上只针对女人皇帝在婚姻上更是享有极大的特权。《礼记??婚义》里记载“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故天下内和而家理。”因此杨玉环时常惴惴不安担心皇帝会“日久恩疏不免白头之叹”。因而当七夕帝妃两人在长生殿盟誓后她欣喜万分感激涕零“深感陛下情重今夕之盟素死生守之矣”第二十三出《密誓》。马嵬兵变后他们阴阳相隔她仍然是“位纵在神仙列梦不离唐宫阙”念念不忘“钗盒情缘”《冥追》、《尸解》、《寄情》诸出都有反映。比起以往的帝妃爱情这个杨玉环更多的是真情至性令人想起因梦生爱、出生入死追求爱情的杜丽娘也许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才有人将《长生殿》称之为是一部“闹热的《牡丹亭》”。二杨玉环多才多艺曼舞轻歌突破了以往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迂腐之说在《长恨歌》里白居易对杨玉环突出了“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描写讽刺了这种帝妃之恋而《梧桐雨》是末本戏没有展开对杨玉环的细致刻画。《长生殿》中的杨玉环却是一位多才多艺聪慧灵秀的女子作品写到嫦娥仙子将仙乐《霓裳羽衣》在梦中传给了前身是蓬莱玉妃的杨玉环她醒来后要把仙曲献给皇上就立即制出了曲谱新荷叶幽梦清宵度月华听《霓裳羽衣》歌罢。醒来音节记无差拟翻新谱消长夏。3/11第十二出《制谱》如此的音乐才能与超常的记忆力颇得李隆基的欣赏“妃子不要说你娉婷绝世只这一点灵心有谁及得你来”“凭聪明也堪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