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应急通讯指挥系统建议书为了满足防汛工作的高标准、高要求,在原有有线通信、移动手机通信、微波通信等通信手段的基础上,利用车载(便携)卫星通信系统和COFDM单兵现场影象采集设备和计算机设备,组成“防汛应急通信指挥系统”势在必行。“防汛应急通信指挥系统”旨在汛情紧急情况下或突发事件发生时,立即出动(或根据汛情预先出动),能第一时间将现场的影像信息经系统采集与处理后,及时地将现场影象信息准确地传递到后方指挥部或远方上级指挥机关,并通过话音和数据沟通,供防汛指挥、调度决策之用。一、需求分析1、在水库堤防现场或其他重要场合,摄像人员的实时图像、现场声音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传送到一定距离外的指挥车;指挥车一方面可以实时监控现场影音,另一方面再通过无线(卫星)信道将影音传送到上级指挥中心。2、根据防汛业务中图像的分析、存储等应用需要,现场图像传输应具备高质量:图像的数字编解码应达到720*576或D1分辨率;无线信道速率应达到512Kbps;图像传输延时应尽量小。3、防汛现场或其他重要场合所发生的环境复杂,,无法或很难找到“通视”的路由,所以从拍摄的现场到指挥车的无线图像传输必须具备“绕射”“穿透”的效果,应可以采用全向发、全向收模式,才能满足灵活、机动、便捷、快速的应用要求。4、摄像员一端的无线图像发射设备应体积小、重量轻,可背负使用,采用全向发射天线,通视环境下传输距离不小于3公里,阻挡环境下传输300-1000米1;5、由于需要覆盖的范围很大,如果使用微波需要建设多个接收基站,工程量大,频点申请的费用也很高,而且无法做到百分百覆盖可能出现问题1阻挡环境的传输距离受具体环境、天线高度等直接影响。此处为建议指标。的地区。所以,指挥车到指挥中心的传输建议采用卫星方式,可以实现指挥中心到单兵的双向音视频传输。6、摄像员可与指挥车进行全双工或半双工通话,接收现场指挥。二、技术体制分析及设备选型建议1、技术体制选型分析目前,无线图像传输的技术体制可大致分为:模拟传输、数字/网络电台、GSM/GPRS、CDMA、数字微波、扩频微波、无线网、COFDM(正交频分复用)等。应该说各种体制均有自身的优势。大体上:模拟传输为淘汰的技术,其优势是价格低廉,但其为单载波技术,仅仅在通视环境下应用,不能在阻挡环境中和移动中使用。数字/网络电台价格低,很多采用跳频技术,但本质上为单载波调制;有效传输速率有限,一般在100-300Kbps,无法传输高质量图像(大于2Mbps)。GSM/GPRS、CDMA为移动通信公网技术,很成熟,但传输速率有限,一般在100Kbps级,无法传输高质量图像(大于2Mbps);保密机制不健全,如建设专用网,其小区制覆盖将意味着天价建设成本。数字微波、扩频微波可以提供高速率链路,但均为单载波调制技术体制,仅仅在通视环境下应用,不能在阻挡环境中和移动中使用。无线网技术发展很快。802.11FHSS(跳频调制)、802.11(b)DSSS(直序扩频)可以提供约1-5Mbps净速率,但因它们的单载波调制体制,仅仅在通视环境下应用,不能在阻挡环境中和移动中使用。802.11a(52载波)、802.11g在物理层采用了OFDM多载波调制,但载波数量较少,如802.11a为52个子载波,实际应用中对比802.11FHSS表现出少量的“绕射”能力;它们一般应用于办公室内无线局域网,用于室外需配置定向天线。COFDM(正交频分复用)调制技术是最新的无线传输技术,它是真正的多载波技术,子载波数量达到1704载波(2K模式),甚至8K模式,同时也真正在实际使用中实现了“抗阻挡”、“非视距”、“动中通”的高速数据传输(2-20Mbps),表现出卓越的“绕射”、“穿透”性能。根据需求分析,第一,防汛指挥业务中的无线图像必须实现阻挡环境下的传输,第二,必须提供高质量图像传输。第三,图像发射端、接收端必须机动灵活,移动中也能可靠传输,可以采用全向收发天线,安装便捷。通过对以上业务要求的分析,我们认为,COFDM技术体制的设备能满足防汛现场高质量图像传输的需求。根据我区防汛应急通信工作提出的覆盖全区的要求,我们建议选用新一代IP网络卫星移动图像传输系统LongSightE4E-IP系统,卫星通信具有无缝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