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一、施工测量放样1、测量方法根据监理人提供的测量基准点和一级工程总坐标和高程控制网建立自己施工区域的二级控制网,严格按技术条件的要求控制测量控制网的闭合差,作为自己施工测量放线的依据。并对工程的原始资料进行校对、复测,并将结果报工程师确认。测量轴线的布设安全可靠,便于测放;同时在施工中做好保护、设置易识别标志,防止破坏,直至工程结束。对于施工中确需破坏的,做好引接工作。测量控制网报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后,再进行使用。测量水准点用不锈钢或铸钢制成在永久建筑物上。在软弱土中,钢螺栓须埋在适当大小的混凝土块中,并要保证其绝对稳固可靠。标志须耐久、明显易读。地下测量水准点须用支架、混凝土管并加盖保护,并且不能受水和土体的影响。2、测量设备测量放样仪器配备全站仪TC905一台套、水准仪2台及相配套的尺牌、钢尺等3套。施工时,经常对使用仪器进行校核,测放前根据施工蓝图,经精确计算并绘制出放样图,作为测放的根据。测量放样过程中进行换手复核,并采用不同的导线轴线进行检查核对,以防出错。及时做好测量记录的整理,并绘制分部、分项工程测放成果图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并下发各生产部门。3、施工过程测量3.1施工测量前编制好测放计划。在土方开挖前的空旷场地上量测好建筑物主要部位分界线的平面控制方格网点,建筑物中心十字线的延长控制点。设点稳固、标志显著,并确保各个点位不被挖压掉。自检无误后报监理工程师复查后进行土方开挖。3.2基坑开挖前,根据地面的地形地物施测地形图,按地形和建筑物底部轮廓高程不同的分界线测断面图。其起迄点与方格网一致。高程与原设水准点高程闭合。断面图上绘出建筑物位置,计算出挖填面积和方量。3.3建筑物放样前对不同编号图纸上的高程、尺寸进行校对,无误后方可按图放样。土基上的底部建筑物按比例绘出放样控制桩位图,上部建筑在底板上或顶板上弹出墨线,注上高程,由质检人员复查,无误后交下道工序立模、扎筋,并测放浇筑面高程。一切就绪后,向监理工程师提出自检记录表,注明各项误差尺寸,经监理工程师复查无误后浇筑。3.4各种外业手簿的原始记录,做到数据真实、字迹清楚、端正齐全,严禁涂改转抄与事后补记。二、施工导流方案(一)工艺流程现场勘察→材料准备→测量放样→施工便道→编织袋投放、堆码→抽水→挖掘机清淤→筑土振捣→围堰加固。(二)施工方法1、进行现场勘察,查看现场水文地质情况,选择、准备好合适的材料。2、根据图纸及工作面等进行测量放样,确定出围堰位置。3、根据现场实地考察,在合适接口修筑临时施工便道。4、投放袋装量为袋容量1/2~2/3的编织袋,编织袋投放前尽可能清除堰底河床上的杂物、树根、杂草等,以减少渗漏;袋口应用麻绳或绑扎丝绑扎,并进行平整。投放编织袋时不宜采用抛投,应采用顺坡滑落的方式,并要求上下层互相错缝,且尽可能堆码整齐。在水中投放编织袋,可用人机配合,机械送到位,人工下袋。编织袋应顺坡送入水中,以免离析,造成渗漏。5、编织袋堰堤的高度、坡度、宽度按施工设计而定。6、编织袋围堰按要求筑成后,将塘内积水抽到塘外流水渠,根据水量投入多台抽水泵,并分班轮流抽水,抽水应24小时不间断。塘内局部低洼积水采用挖掘机开沟引流到集水坑抽出。7、水塘内积水排干净后,采用挖掘机清除淤泥,清淤过程中保证编制袋围堰稳定,清淤应清理到硬底。清淤后塘底应无水及淤泥,填筑前应验收合格。8、紧贴编织袋围堰内侧及时填筑抗渗性能较好的土(粘土)。填筑土方时,避免堰堤坍塌是围堰成败的关键,为此筑土时,应同步进行振捣振实,加强堰堤的强度和稳定性。7、为保证围堰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应及时对围堰进行加固处理。(三)注意事项、1、质量要求:围堰要结构坚实,不透水。清淤后塘底应无水及淤泥,填筑前应验收合格。2、填筑堰堤的材料采用抗渗性能较好的土,以利阻水、减少漏水、渗水。3、当水深无法正常清淤除杂时,编织袋的投放速度速度不宜过快,在投放编织袋时应同步压实,一是保证围堰围堰稳定性,一是应尽可能利用编织袋把淤泥挤跑。如果编织袋直接落在淤泥上,围堰内排水后容易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