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微专题练习01太阳辐射班级:姓名:座号:【复习思考】1、归纳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规律。(提示:年、日变化;大、中、小尺度的空间分布)2、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太阳辐射的?3、为什么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能最丰富的地区?【巩固训练】日照时数指太阳在某地实际照射的时间。图们江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下图为图们江流域日照时数年内变化柱状图。据此完成1-2题。1、该流域日照时数在7月出现低谷的影响因素是A.云量B.海拔c.下垫面D.正午太阳高度2、日照百分率为一个时段内某地日照时数与理论上最大的日照时数的比值。该流域3月份的日照百分率约为A.53%B.62%C.70%D.78%下图示意我国某地某日测试记录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日变化。据此完成3-4题。3.该日日期及天气状况可能是A、3月12日晴朗B、6月5日晴朗c.3月22日多云D.6月20日多云4.该地可能位千A.祁连山地B.大兴安岭C.南沙群岛D.帕米尔高原地表有效辐射是指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说辐射的差值,其通常用地表有效辐射通量密度表示,通量密度越大,代表有效辐射越大。下图示意我国三个地区地表有效辐射通量密度的不同月份变化。据此完成5-6题5.图中a、b、c三地分别是A.腾冲、乌鲁木齐和哈尔滨B.哈尔滨、乌鲁木齐和腾冲C.乌鲁木齐、腾冲和哈尔滨D.腾冲、哈尔滨和鸟鲁木齐6.导致图中三地1月和7月地表有效辐射差异的主导因素分别是A.太阳辐射、植被状况B.大气成份、海陆分布C.地势高低、大气环流D.纬度差异、天气状况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日照时数逐月变化。据此完成7-8题。7.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区依次为A.青海、陕西、新疆B.新疆、陕西、青海C.新疆、青海、陕西D.陕西、青海、新疆8.影响①省(区)日照时数逐月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海陆位置B.海拔C.天气状况D.昼夜长短上右图我国某城市太阳日总辐射量多年平均分布略图。据此完成9-10题。9.据图分析,该城市应为下列城市中的A.拉萨B.杭州C.乌鲁木齐D.北京10.造成1月至5月太阳日辐射量总体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①正午太阳高度②海拔③昼夜长短④大气密度⑤风向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④下图示意我国地区太阳年辐射量分布、据此完成11-12题11、若图中等值线等整值为300,则图中AB两地太阳年幅射总量差值最可能是A.A地比B地大1000B.A地比B地大500C.A地比B地小500D.A地比B地小100012、A地区与图中同纬度其他地区太阳能资源整异的主要原因是A.位于迎风坡,阴丽天气多B.海拔高,正午太阳高度大C.位于背风坡河谷地带,晴天多D.地势低,正年太阳高度小(2014全国1卷)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13-14题13、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A.柴达木盆地B.黄土高原C.山东半岛D.东南丘陵14.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A.提升地表温度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C.误伤途经飞鸟D.提高作物产量15.下图为某地区年等太阳幅射量分布图。描述图示区域年太阳辐射量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原因。16.图甲示意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乙示意地球表面各纬度的全年、冬半年与夏半年的太阳辐射量。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指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高和最低的地形区,并分别分析其形成原因。(2)描述地球表面各纬度全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规律,并比较冬、夏半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差异17.(2009海南卷)下图示意某地区1月份日照时数分布。按图示方法在图中标注出另外三条日照时数等值线的数值(相邻等值线数值相差20),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5ABDAA6-10DCDBA11-14ACAC15、规律:自南向北递增原因:南部地区(受赤道你压控制)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阴雨天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自南向北,气候逐渐过渡到热带草原气候,晴朗天气增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减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多。16、(1)辐射总量最高在青藏高原,最低在四川盆地。青藏高原: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晴天日数较多,光照时间长;生产和生活排放的污染物小,大气透明度高,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四川盆地:地势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