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城阳一中【课标要求】(1)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2)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3)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与现实问题。【学习目标】(1)要认识史料的重要性,并知道什么是史料。(2)能收集并辨析史料。(3)能运用史料进行实证,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自主学习】查阅相关资料,思考以下问题。1.史料实证的概念是什么?2.你知道哪些史料分类方法?如何辨别史料的真伪?3.你在做题时如何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合作学习】1.按照史料的表现形式、来源、形成方式,讨论史料划分的类别。2.讨论什么是反证法、互证法、孤证不立?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来辨别史料的真伪?3.讨论为何同一史实会出现不同的史料记载?有哪些影响因素?4.如何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可从史料的出处、注释、数据对比变化等角度进行讨论。【高考真题】1.(2018·全国II卷,29)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而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A.走苏俄革命道路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D.改变反封建斗争目标2.(2018·全国II卷,30)美国记者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3.(2018·全国III卷,27)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4.(2018·全国III卷,30)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5.(2018·全国III卷,35)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6.(2017·新课标全国卷1,26)表2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7.(2017·新课标全国卷2,35)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8.(2017·新课标全国卷3,27)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9.(201...